所在位置: 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6年专题> G20这一年 杭州在蜕变> 精彩G20进行时> 精彩峰会
 
【深度好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G20
发布时间:2016-09-04 11:00:08 星期日

(四)2016 年,中国 G20 峰会筹备中繁重的智库工作

二十国集团(G20)智库会议启动会2015年12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

二十国集团(G20)智库会议启动会2015年12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近百家顶级智库代表、部分政要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4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为践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2016年中国G20峰会主题建言献策。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主持。

自2015年12月1日起,中国正式“接棒”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中国首次主持和主导“全球治理顶层设计”。全球治理,智库先行。此次智库峰会启动会是中国举办的首场公开G20配套活动,意味着G20“中国时刻”的正式开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联合主办,这三家智库被中国官方授权作为2016年T20峰会的三家牵头智库单位。

外交部G20事务特使王小龙在启动会开幕式上表示:“像历届主席国一样,中方高度重视智库会议作为智囊团在峰会筹备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并呼吁“各国各方面人士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启动会上也透露,“从今天起,到2016年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之前,T20将会平均每个月都举办一场国际研讨会,就全球经济治理和杭州峰会等各项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启动会上,各主办方代表、T20“三驾马车”另两国土耳其、德国代表先后发言。我也在启动会上发布了《G20:从2016到2030》年度报告,并脱稿讲道:“人大重阳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年的新型智库,能够与另两家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中国智库合作,我们深感荣耀,这是时代与国家给予我们的责任与信任”,还深深地向全场鞠了一躬。

2016年7月29日,在京举办的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主旨演讲(左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主旨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右上)做主旨演讲

接下来的9个月,T20三家中国智库精诚合作,先后在深圳、上海、华盛顿、日内瓦、利马、柏林、孟买、浙江和北京举行了10轮会议。尽管这十轮会议工作量相当繁重,但很好地为G20杭州峰会做了舆论预热。尤其是7月29-30日在北京的最后一场会议,吸引了全球500多人参加,扭转了被一些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冲淡了的G20舆论热度。

十轮T20会议也为G20峰会的筹备搭建了知识交流、思想沟通的平台。通过本次T20会议,与会智库学者就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研判,并进行了充分探讨和交流。通过T20会议,有效缓冲了前段时间英国脱欧、土耳其政变未遂等热点事件对G20峰会可能产生的干扰,也让我们预知了各国对于当前国际形势的观点,可以有所准备。

更重要的是,T20会议达到了集聚政策共识的目标。来自G20成员国、非G20成员国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分别就全球治理、经济增长、创新与结构性改革、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达成部分共识,形成了T20对G20的政策建议报告。中方G20事务协调人、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到场也表达了对T20的高度赞赏,“T20作为G20重要的配套活动,历来是G20峰会的重要思想库”。

值得一提的是,十轮会议有近千人次的外国专家参会,均是自费参会。我们作为组织方不提供交通、住宿等费用,但外国专家高涨的参会热情,仍然非常高。《光明日报》对此的评价是,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国际话语权、号召力的提升,也体现出T20会议的思想价值”。

当然,会议也有一些插曲。比如,在最后一轮T20会议,有个别日本学者试图想就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却在澳大利亚、土耳其、中国等国学者的回击下未能如愿。再比如,由于土耳其未遂政变的缘故,原定参会的土耳其学者面临不能出境的困扰,但为了不失信于T20,仍有两位土耳其方面学者克服困难,按计划赴北京出席。在会议闭幕式上,我也特意向这些土耳其学者表达了敬意,全场响起掌声。

(五)三年后的思考

中国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 innovative )、活力( invigorated )、联动( interconnected )、包容( inclusive )的世界经济”共同努力,国际舆论通常简称为4个“I”,这一方面延续2015土耳其G20峰会“3个I”主题基础,即投资(investment)、包容性增长(inclusivegrowth)、执行力(implematation),又很好地帮助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发展经验与思想。

记得两年前,土耳其刚向世界宣告主题时,一位西方学者笑说,要给土耳其加上第四个“I”,那就是“impossible(不可能)”。这折射了西方社会对于一个缺乏足够国际号召力的新兴国家的轻视与不尊重,相反,当中国提出四个“I”时,却得到了全球的支持。

因为这四个“I”切中了全球经济目前的症结,也赢得各国想法的最大公约数: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关键在于突破技术与制度创新;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升全球贸易与投资的活力,便能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进而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这些都表明了中国思想的国际影响力。事实上,2016年中国G20峰会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对外讲清中国发展故事的新起点,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发展经验的转折点。

G20峰会的形成与延续,标志着全球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美国时代。G20是大国协调、国际社会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兴经济体与传统西方大国公平竞争的一个机制性场合。2016年G20峰会谋划得当,意义将大大高于2014年北京APEC,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都将发挥节点性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智库作用责无旁贷。

在智库的角度看,从三年前更多关注于会务细节,到三年后聚集到思想的影响力,本身意味着中国思想界的成长。而从中国人缺席到全球学者“贴钱”赴会,也代表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从更广的意义上讲,这是中国人主导全球治理的首轮探索。

然而,这个过程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中国有句话叫“关键在人”。面临着中国与世界的全面融合,中国的人才匮乏状况越来越明显。G20只是中国影响与主导全球化的新起点,要使这个起点越走越宽,依靠目前体制内外事人才、各类行业协会的精英,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不妨大胆尝试与探索,以包容的特点,大量运用体制外的精英,甚至国外机构,为G20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取足够的营养。

人才补充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体制外的新型智库与民间组织蕴藏着大量外事人才;二是在G20国家工作与生活多年的各类华人组织、企业负责人,长期以来,他们为中国价值传播、理念共享创造条件、发挥作用;三是大胆邀聘与鼓励来自外国的人才为中国效力。

总之,相信中国G20峰会一定又是一场盛会,但还要寻找国际思想传播的第一落点,尽快在全球舆论上确定杭州G20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正如1972年罗马俱乐部会议提出环境问题,2001年多哈回合提出一揽子多边贸易发展议程,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应对气候变暖危机那样,2016年中国G20峰会要有百年、甚至千年意义上的成功,就必须要从世界观的高度,从国际价值与理念出发,确立这届峰会到底能给全球史上留下什么遗产。同时,在媒体与舆论中形成G20文化关注,让民众充分认识到G20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参与G20的重大意义与进展。这是真正考验中国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的时刻。

来源: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辑:沈雁容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