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贯彻党代会 迎接十九大>评论>
唱响实干最强音|带着务实的政绩观去干
发布时间:2017-07-05 15:09:02 星期三

 
做摆拍的“孔雀”,还是做实干的“黄牛”;为民谋取实利,还是追逐“面子工程”?面对类似的选择题,政绩观不同,答案不同。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浓缩起来就是“两个高水平”。这个目标,可不简单,对应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征程,彰显浙江走在前列的卓越追求,是浙江立足于世界大势、中国机遇、浙江使命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目标既意味着美好的明天,更意味着当下的实干。怎么干才算实干?首先要摆正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热衷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地方经济发展痛失机遇,外强中干的底子迟早败露;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为一己政声“贴金”,对一地政风民风更是贻害无穷。怎样判别政绩观正不正?无论做什么工作,不妨问一问: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长远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福祉?过得了这三问,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维护核心地位,服务全国大局。做好地方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担当起服务国家大局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和党中央核心,他十分牵挂浙江发展,对浙江提出诸多恳切期待和要求。惟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好、紧跟好核心,才能不负重托。同时,珍惜国家在浙江率先实施一系列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增创发展新优势。这个大方向,应是每位领导干部政绩观中的“定盘星”。
着眼长远发展,善于打桩垫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这样的政绩观是一种政治品格,领导干部应当牢固树立并持久践行。浙江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尤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为当前发展创造“显绩”,更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潜绩”。这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绩观。
胸怀人民群众,注重为民谋利。在河南兰考,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泡桐树,被百姓誉为“焦桐”;在福建东山,群众传唱着“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各级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只有胸中装着百姓,政绩观才能不偏航向,人民才能牢记你。当前,浙江正在全面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尤须突出抓好。同时,真真切切把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关键小事”放在心上、付诸实干,才能赢得百姓的口碑。
坚定转型升级,激发发展动能。浙江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节点,不进则退。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尤须时刻盯紧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主攻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提高GDP含金量,推动经济向着高质量、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政绩观意味着从政和服务人民的起点。有了正确的政绩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仅对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有利,也有利于个人成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是一方百姓之福,也是一个地方真正抓住机遇、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王玉宝    编辑:张一寒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