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陈文英时,她的脸上满是笑容,眯缝的眼睛里透着一股暖意。作为“最美一条街”第一个开展网格工作室的她,见证了社区成立之后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2年5月,“陈文英网格工作室”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党员志愿者个人命名的网格工作室,一种更贴近百姓,为民、惠民、利民的服务平台由此开启,而“最美一条街”的雏形也渐渐显现。
“有时候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陈大姐,快来看看,这水都漫到我们家来了!”陈文英是上城区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有名的“和事佬”,小到两口子吵架,大到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陈大姐都要操心。近些年来,“有事就找陈文英”成了梅花碑社区居民共有的默契。
“那还是在2000年,当时社区刚刚成立,人员不够啊!”作为党员的陈大姐自认为有义务服务社区,于是,她成为了第一批梅花碑社区干部。
2004年,自从社区部门换届后,陈大姐做起了社区志愿者,“我这些年社区干部的经验让我了解到群众大概的情况,对社区的大部分人也比较熟悉。”一年又一年,直到工作室的成立,陈大姐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场所。
十五年的时间里,陈文英可以说是全年无休,“我正常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半,但是手机是24小时开着的,有事的话还得随时处理!”
2014年的夏天,一次夜里10点,已经洗好澡准备睡觉的陈大姐接到电话,“陈大姐啊,我家停电了可怎么办啊,一晚上东西放冰箱肯定要化掉的呀!”陈大姐二话不说,拿着手电就出门了,顺便叫来了修水电的师傅,一个小时之后修好了,“当时40度的高温,我拿着扇子还是出了好多汗,回家后又洗了个澡。”陈大姐说道。
每当居民有事上门,陈大姐都会及时记录下来。“这些的记事本已经记不清写了多少本了。”陈大姐从抽屉打开一下子就拿出了10本,“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呢!”
陈大姐每天都处于忙碌状态,一天下来接到10个电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还好家里有丈夫会给我烧好菜,”有一次晚上6点多突然有事情,丈夫就会小小的抱怨说,“再吃两口,你都比领导还要忙啊!”但是丈夫对她的默默付出,这也让陈大姐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帮助他人。
“有时你认为这是很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许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大事,被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陈大姐说,“我每次听到别人跟我说谢谢,心里就觉得很满足了!”这也是她那么多年以来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厌其烦,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陈大姐的这种“热心精神”也感染给了周边的人。
“传承不一定要学会而是要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捏面人,先从最简单的开始……”鲁立清是一位新杭州人,如今家住梅花碑社区的他热心公益授课。吹糖人、剪纸、捏面人、皮影戏等传统技艺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今天社区有35个孩子来上课,人算挺多的!” 鲁立清来自“杂技之乡”河北吴桥,1999年来杭州当民间艺人后,就扎根于此。
2014年,鲁立清的“巧手工作室”成立,从此有了免费给社区孩子提供教学的基地。
今年暑假,鲁师傅已经开展了近50场公益授课。“这可少不了社区给我的帮助,我总想着可以用自己的技艺来小小的回报一下杭州。”
每次鲁立清开展的公益课程都是自费提供材料,不让孩子们掏一分钱。“这些都是小钱,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就觉得开心,很值得!”鲁师傅说道。
近些年来,鲁立清教过的学生大多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但这一位“徒弟”,让他印象深刻。那是在2016年的暑期期间,一位退休教师来到巧手工作室,想让鲁师傅教她的孙女学剪纸。“我告诉她直接可以来,免费教学,起初,她奶奶还不相信呢!”上过两次课之后,奶奶渐渐放心了,从怀疑的态度变成了感谢。
鲁师傅的这个“徒弟”叫陈芊茜,来自浙江省庆云县。“她学习的很认真,那个假期几乎每天都来上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茜已经可以剪出比较复杂的剪纸作品了。“后来她去澳大利亚做交换生了,顺便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流传到国外去了。”
其实,鲁立清除了热心公益,也经常进行国际交流,他曾去过文莱,法国等17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最近我正准备申请去美国呢!”鲁师傅说。
鲁师傅的这种“无私精神”源于自己的家庭,特别是父亲对他的影响,“我的爷爷是党员,父亲也是党员,我们家现在三代党员。”因从小看到父亲做好人做好事,这无形当中就让鲁师傅形成了一种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其实传统的技艺并不是一定要你学会,但你一定要认识它。”鲁师傅用他微薄的力量为传统文化的延续铺设道路。
“远亲不如近邻”
在梅花碑社区里信余里9幢一楼,住着一位77岁的奶奶,她叫徐多富。徐阿姨至今为止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去买菜之前敲一敲邻居家的门,问问她需要什么,顺便就一起买了;每天下午4点左右,去找邻居聊聊天,消解孤独。
2002年,徐阿姨与丈夫搬来社区后就认识了邻居秦小美,“当时邻里之间经常走动,看到她是一位独居老人,经常陪着聊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为好朋友了。”
如今16年过去了,邻居秦小美已经93岁,而徐阿姨的丈夫也在2012年离世。徐阿姨与秦阿姨更像是亲人一般,成为生活中的陪伴。
“如果没有她,我活不下去啊”秦阿姨开玩笑地说。今天,徐阿姨又如往常一样来找秦阿姨聊天,带来了早上买的地瓜和土豆。“因为她腰不好,不能出来走动,我就把周围发生的事情啊什么的跟她说说,她很喜欢听的。”
16年如一日的照顾,对徐阿姨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除了照顾邻居,她还会帮助楼上年纪大的人提菜,还会替年轻人收快递。“因为在一楼嘛,有时候接快递的年轻人上班去了,我就说先放在我这里,下班后让他们来拿。”
徐阿姨自认为对他人的帮助只是滴水之恩,但她的精神却感染了一幢楼的人,成就了一个温暖的社区。“近些年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了!”陈文英感慨道。
热心、无私、奉献成为了“最美一条街”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