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说到杭州的城中村,像遍布在城市中心的“牛皮癣”,但如今,正在逐一被河道、绿化、公园、崭新的建筑、全新的产业代替。
9月1日,一场以“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城中村改造论坛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旅行,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畅谈城中村改造经验与方法,为美好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产城人”共赢 高质量推动城中村改造
自2016年开始,杭州启动了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关于开展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杭州将全面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改造。
在论坛上,杭州市建委主任孔春浩表示,杭州城中村改造工作将持续秉持 “产城人”共赢,高质量推动城中村改造。
他介绍到,城中村改造解决“痼疾”,提升了城市品质,补齐了城市功能短板,支撑了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
“城中村改造并不是完全的推倒重来,还留住‘乡愁’,实现‘有根’城市化。”孔春浩说。
改造中,杭州挖掘收集了上万件老物件,留下、笕桥历史街区等老街保留了原始风貌;热电厂遗址等229个历史遗存得以保护修复;规划建设中的各类博物馆、陈列馆,也使独具杭州韵味的运河文化、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未来,在城中村改造重心上,杭州将从以往的重征迁、轻保障向民生优先、安置优先转变,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孔春浩说。
坚持城市标准 专家点赞“杭州经验”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身在城中村改造调研中的心得与体会,并多次提及“杭州经验”。
早年来过杭州调研的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兵弟,前一天参观了杭州颇具代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他告诉记者,杭州城中村改造中所体现的坚持城市标准和留住乡土文化让他印象深刻。
“我们看了萧山区湖头陈的安置房项目,发现这些房子和商品房没有区别。”他说,“城中村改造的标准应当与城市标准齐平,才能让原住民享受到城市化成果,从心底愿意进行城中村改造。”
“拱墅区的善贤人家安置房小区,他的管理者是原住民,也是小区居民。”李兵弟告诉记者,留住乡土文化让他感到颇有启发。“小区设有村史纪念馆,还留了一个小菜园,专门给小区的孩子们认识蔬菜瓜果,真正做到了搬家不离根。”
在他看来,“杭州经验”不仅仅代表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安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和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系统经验,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问题从空间领域到治理体系的全覆盖。”李兵弟说道。
迈进“拆建并举”时代 见证杭州“城长”
在会上,记者了解到,2018年杭州计划整村“征迁清零”73个村(征迁住户38067户、企业710家),已完成整村征迁7个村,住户签约31636户、拆除18086户;企业签约969家、拆除402家(拆除率57%)。
下城区石桥四村改造区块、江干区范皋闸区块、滨江区浦沿区块等重点区块总体按既定计划推进。
今年杭州计划开工81个安置房项目,131个配套设施项目,目前18个安置房项目、22个配套设施项目已经开工。
回迁安置总体步伐也正在加快,全市今年计划回迁安置1万户,目前已完成回迁安置12238户,完成率116%,其中在外过渡5年以上6192户,章家坝、水湘、三卫村等长期在外过渡户的安置问题得到解决。
一波波改造浪潮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杭州城市的发展更是影响深远,未来,杭州将进一步加快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高效高质完成城中村改造,为建设世界名城奠定坚实基础。”孔春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