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巨人金庸逝世,享年94岁。此前金庸数次传出“被死亡”,后来都被证实是谣言。这一次消息传来,粉丝都在祈祷,希望奇迹再度降临。然而,遗憾的是,时间的针脚永远停留在了2018年10月30日。
这一回,一代武侠泰斗金庸,真的离开我们了!
但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江湖。
半个多世纪前,金庸开始在《明报》连载武侠小说,从此创造了一个旁人无法企及的新派武侠小说高峰。
有人评论,金庸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曾表示,这14个字,不仅串起了他几乎所有的作品,还串起了他整个的青春和人生。
这14个字,其实更是我们的青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每一个字代表一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书名首字,金庸1955-1972年的17年间写下了15部武侠小说(《越女剑》不在这副对联中)。
据不完全统计,金庸全球有超过3亿读者。身为人人仰慕的武侠泰斗,金庸晚年却透露,后悔当初选择写小说而不是搞学术研究,“写小说,娱乐的是别人,对自己却没有什么好处。”
出生在海宁大家族
徐志摩、钱学森和琼瑶都是他的亲戚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海宁辖下袁花古镇的一个名叫赫山房的大家族里。徐志摩是他的表哥,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和“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他的表姐和表姐夫,姑父是蒋百里,同族兄弟里有诗人穆旦,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
除了我们熟知的武侠小说家身份,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在傅国涌的《金庸传》中提到,金庸是一个色彩复杂的人,香港山顶道宽大的书房里摆满了外文精装书,但很少受西方文明的影响,终其一生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他于1948年后定居香港,在北京、香港、台湾之间,在数十年间激扬文字,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中国武侠江湖。
有人说他是郭靖,有人从他身上看到陈家洛,也有人说他是“韦小宝的化身”,他曾对记者说:“我肯定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因为我做事毕竟是严谨的,不可能会这样潇洒风流……”
家学渊源
普通人家不得见的雕版是他的玩具
“这时潮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淹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正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金庸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将世界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写得淋漓尽致。而浙江海宁这座“鱼米之乡”,正是他的故乡。
1924年,金庸出生在这样一座江南大宅院中:“这座大宅子有五进,前厅挂着一块大匾,是康熙皇帝给我祖先查升写的堂名,‘澹远堂’3个大字周围有9条金龙作装饰。”
祖父查文清,是金庸极为敬重的长辈,查老先生是光绪朝的进士。这个进士功名,其稀缺程度不是当今名校大学毕业生能比的。金庸曾得意地向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说:“查文清先生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堂兄弟的玩具)”。
普通人家不得见的雕版,竟然被他从小拿来当玩具。海宁查家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之称,由此可见金庸的家学渊源。
“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是乾隆御笔亲题。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计其数。心中一怔,跳进围墙。一进去便见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块大石碑。”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主人公陈家洛的眼光,详细描写了皇帝对海宁大家族的恩宠。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旧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少年时是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学霸
15岁就出版图书
高中时嘲讽老师遭退学
金庸6岁进入袁花龙山学堂读书。因家中藏书颇丰的关系,他8岁就接触到武侠小说,“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好看的书”。《荒江女侠》是他读的第一本武侠书。大家都知道,金庸写的第一部小说是《书剑恩仇录》,但实际上,他15岁就出过书了。那年他读初三,和两个同学合编了《献给投考初中者》一书,1939年由丽水一家出版社公开发行,谁知,竟成了一本风靡大街小巷的畅销书。
别看他课余“不务正业”,没想到金庸当年还是个标准“学霸”。有一张由金庸海宁查氏族人提供的初中奖状,他居然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不过,“学霸”也曾遭遇退学。
虽然成绩优异,但查良镛却不是那种“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当时学校常办壁报,文笔极佳又爱好写作的查良镛成为了壁报的常客。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同学们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为谁都知道眼镜蛇指的就是他们的训导主任,训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镛。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
一个高一毛头小伙敢教训老师?这在学校炸开了锅,幸好当时的老校长张印通努力把“开除”的处分改成了“退学”,并在张印通的帮助下,转学到浙江衢州中学,才得以继续学业。
1992年12月,金庸回到嘉兴母校,在恩师张印通铜像前三鞠躬,并写下诗句:“当年遭寇难,失哺意彷徨。母校如慈母,育我厚抚养。去来五十载,重瞻旧学堂。感怀昔日情,恩德何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