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位于良渚古城莫角山遗址“八角亭”旧址,初建于1981年瓶窑吴家埠,2009年挂牌“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的良渚遗址考古工作站,率先搬入新建的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新建的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位于新104国道瓶窑凤都工业区以北,与建设中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入口连为一体,利用原中联·华能厂工业遗存进行综合改造,占地面积22091.8平方米,建筑面积13562平方米,主要包括有良渚遗址考古工作站、良渚遗址管理所、良渚遗址遗产监测中心和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服务中心等机构,是今后良渚遗址考古研究、监测管理和展示利用的重要平台。
率先投入使用的良渚遗址考古工作站位于新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的西北区域,总建筑面积6253平方米,占到整个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的一半,包括了办公区、库房和后勤管理用房等,设有考古实验室、动物、植物实验室、考古档案室等功能区块。目前,考古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对原有库存文物开展分类归档整理等工作。
良渚遗址考古发现80多年来,随着1981年良渚遗址考古工作站在瓶窑吴家埠正式建立,开始了对良渚遗址的全面持续考古,到1980年代反山、瑶山、汇观山和莫角山遗址,2007年良渚古城,2016年外围水利系统的陆续考古发现,见证了良渚考古从对墓葬的认识扩展到对遗址整体价值的认识,从对以玉器为核心的出土器物的认识扩展到对史前文明社会价值的认识,从物资文化史研究阶段转向社会史研究阶段,良渚考古已经突破良渚遗址区域概念,涵盖整个杭州盆地和整个太湖流域作为一个“国”的整体,进行遗址、环境、资源的整体观察,实现让遗产和遗物活起来,进入全面研究古代社会的一种崭新局面。良渚考古对良渚文明的确认丰富充实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并希望通过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和多学科国际化合作,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将遗址价值进一步传播、传递、传承,这也是良渚保护申遗工作最大的目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