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女和她的13个妈妈
余干女在照顾老人。 王鸿钢 摄
入夏后,天亮得越来越早。4时45分,天刚蒙蒙亮,淳安大墅镇孙家畈村的余干女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打水、做早饭、洗衣服,这些忙完,和她一起居住的三位老人也醒了。她开始为老人们洗脸、穿衣、喂饭、喂水。8时以后,余干女又到村里,去看望、照顾其他的老人。10时,她回家做午饭……
4年来,余干女每一天都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的,也正是在她的忙碌下,村里13位独居老人,得到了良好的照顾:每天能吃上热的饭菜,穿上干净的衣服,身体不适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村里的年轻人都说,余干女一个人撑起了一座村“养老院”,有她在,大家在外务工、经商都很放心。
近日,余干女在大墅镇的一次民间道德模范评选中,被选为“最美女儿”。她说这是乡亲们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只要老人们愿意,她这个“女儿”会一直当下去。
放弃城里生活
照顾村里老人
6月3日下午,在淳安大墅镇孙家畈村的广场见到余干女时,她正一边为一位老人捶腿,一边和其他的老人们聊着天。说起身边的这位“年轻人”,大家一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些年多亏了她的照顾。
1958年出生的余干女,已并不年轻,但在她照顾的13位老人看来,还是位十足的“后生”。这13位老人,年龄最小的80岁,最大的已有94岁,其中有她的母亲、婆婆、舅妈,也有街坊和乡邻,但无论是谁,余干女都亲切地喊她们一声“妈”。
2014年以前,和一些同龄人一样,余干女到杭州和儿子一起生活,并帮忙照看孙子。那年夏天,一个电话把她喊回了村里。
“我记得那是一个深夜,弟弟给我打电话,说妈的心脏病犯了。”余干女说,放下电话,她连夜赶了回去。
在余干女的照料下,母亲的身体有了好转。几天后,她准备返回杭州。
“准备离开的那一刻,我发现了妈脸上的泪痕,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余干女说,当时母亲已89岁了,儿女们都在外务工或和她一样在城里生活,“我在家的那几天,妈很开心,胃口都好了很多,而当我要走的时候,她在我面前没说什么,转过身却悄悄地流泪。看着她难受的样子,我也哭了出来,上前抱住妈说‘我不走了,就在家陪您!’”
从那时起,余干女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慢慢地,她发现,村子里像母亲这样的独居老人还有很多,她们年龄大,身体不好,儿孙们都在外面,她就逐渐承担起照顾她们的责任。
“我记得回家照顾母亲的那一年冬天,附近有一位85岁的老人,在家摔倒了,因为家里没有人,她在地上躺了一夜。我知道后特别心疼。这些老人身边没人不行,既然他们的家人不在,那就让我来照顾吧。”余干女说,“那些身体不好的,我就把她们接到家里,身体好一点的,我就每天上门照顾一会儿,给她们洗衣服、做饭,陪她们聊天。”很快,村里13位独居老人纳入了她的照顾范围,其中两位常年卧病在床的住到了她的家里。
从那时起,余干女就觉得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经常是这个老人安顿好,又要去照看另外一个老人。其中,92岁的姜正月老人身体状况最差,不仅患老年痴呆,还大小便失禁。“我在照料其他几个老人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她便会有异常的举动,把周围弄得很脏。”余干女说,对这位老人,她会比其他几位每天要多擦洗两次,然后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