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了难关
“你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帮助我这么多,我一定要做锦旗,写感谢信!”一大早文新街道府新社区金田花园的居民万劲枝来到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
54岁的万大姐专门送来了两封感谢信,一封写给社区主任罗继刚和几位社工,感谢他们帮助自己家一次次渡过难关,一封要社区转交给街道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帮其解决房子继承问题。
万大姐其实并不是府新的户籍居民,她户口在江西,住在金田花园,儿子读大学,丈夫没有工作,全家仅靠着她两千多元的退休金生活。每年暑假,万大姐都会拿着儿子学校新一年度的助学申请表来社区盖章,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每次都第一时间办好。
前段时间万大姐眉头不展地来到社区,原来她爱人因为脑溢血住院,家里经济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想办法帮万大姐申请有关补助。但是,难题来了,万大姐的爱人由于很多遗留问题,没有社保、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连现在的金田花园住房也是没有房产证的。社区工作人员褚勤联系到万大姐爱人的祖籍地,打好人口证明,邮寄扫描件,上门收集各种材料,又跑到绿城医院重症监护室了解情况,根据万大姐的特殊情况,褚勤翻阅政策资料,向西湖区民政局申请,历时半个月时间帮她申请到4000多元的补助。万大姐因为住房申请办证问题牵扯到法律事项,罗继刚帮她联系社区律师申请法律援助,另一位工作人员吴容帮助万大姐申请“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救助金。
因为病情危急,万大姐的爱人最终没能救回来。“这次家里发生这么大事,也是靠着你们帮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万大姐歪歪扭扭的感谢信背后,传递的是满满的温情。
他们
十六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
“喂,蒋书记,我茶叶喝完了,给我买点送过来吧。”“好的,林叔叔,买好茶叶和零食就给您送去。”接完电话,三墩镇庙前街社区书记蒋卫芬从档案袋里拿出存折去取钱给老人买东西。
电话里的老人是一名残疾孤寡老人,名叫林祖德,生于1946年。从三墩木器厂退职后,林大伯将自己的两本存折、身份证、荣誉证等重要资料陆续交由社区托管,于是其生活起居、医疗康复等问题就逐渐落到了庙前街社区身上。这一托便是16年。
最近得知林大爷脚上长了肉刺,蒋卫芬和工作人员马上赶了过去,接上老人到浙江医院看病。看完脚疾后,又专门带老人到三墩街上老面馆,点了一份他最爱吃的青菜肉丝面。待老人吃饱了,再带他到足浴店里修个脚,看着老人修脚时一脸的满足,社区工作人员也感到很欣慰。
庙前街社区十六年如一日定期看望、送医送物,嘘寒问暖。蒋卫芬翻开存折指着页面上的流水聊起来:“这笔进账是上个月的退休工资,这笔是按期发放的残疾人补贴,这个是上次取出来结算医疗费和给院内消费卡充值的,还有这是办理转存定期的,利息能高点……”打理老人的日常生活,社区尽心尽力,似自己的亲人一般。通过社区多方努力,林大伯多年来一直在专业医院住院康复,生活和治疗有了较好保障,基本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