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山核桃是杭州的一张特产名片,也是临安山区农民致富的金果子。
从采摘到脱蒲,再到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临安区的多个乡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大山深处的果实送到了全国各地。小小的果实,如何撑起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片天?在最近的两场“谁不说我乡村美”直播中,直播团队走进临安山村,探究其中的秘密。
直播镜头前,农村淘宝正在深度赋能农业、农村和农民,掀起了一场“新农村、新零售、新农民”的乡村实验。
竹竿一响,“黄金”万两,农民一年的收入稳了
推介乡村:临安区湍口镇湍源村
直播时间:9月14日
观看人数:40万+
前往湍源村直播前一周左右,白露节气到了,湍源村村民一年中起得最早的日子也到了。
直播当天凌晨三四点,天蒙蒙亮,面包车、摩托车齐齐发动,村民们带着长短不一的竹竿,背着粗糙耐用、特别缝制的蛇皮袋或布袋,朝着山林出发。
往前推几天,在外务工的村里青壮劳动力纷纷请假,坐上了返乡的大巴,为的就是在正式开竿打山核桃当天,能以最诚恳的姿态迎接满山象征着财富的果实。
经历了500多年的种植和采摘,山核桃早已融入临安山民的血脉中。洪叶兰大姐,土生土长的湍源村人,也是村里的山核桃种植大户,她与山核桃已经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与杭州另一特产茶叶相似,山核桃营养丰富,老少咸宜,而一年一次的采摘也可以让参与种植的农户赚到足够整年花销的收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核桃在市场上持续走俏,销售价格一直喜人。今年又是山核桃的丰收年,整个湍口镇的山核桃产量预计能达到1100吨,能为镇子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平均算来,相当于全镇每户人家都能赚到10000元。
有钱赚,当然是好事,可洪叶兰心里很清楚,采摘山核桃是一件极具风险的工作,甚至有点“行走在刀刃上”的意思。
山核桃树喜欢长在超过60度的陡坡上,坡地与地面的大夹角决定了采摘工作的危险性。村民顺坡往上行走时,必须弯下腰去,将重心尽量贴向地面,否则就会向后倒。爬上山核桃树后,即便经验最丰富的村民,也会立即把自己与树干连接在一起,这个动作甚至像一种特殊的仪式。镜头前,村民陆师傅三五下便爬上了一棵山核桃树。他戴着安全帽,手持一根长约10米的竿子,用力击打着树枝,山核桃应声而落,像冰雹般砸向地面。
洪叶兰说,由于山核桃树长得高,而白露前后往往雨水多,采摘村民站在树杈上容易打滑,也可能遇到枝条枯死断裂,因此,几乎每年山核桃采摘季节都有村民因坠落导致伤亡的情况发生。
其实,很早就有人想到了规避风险的办法,让山核桃自然落果,免得村民上树作业。可是,不上树就意味着整整一个月的等待落果时间。作业周期过长、用工成本超支、青壮劳动力也无法长时间请假回乡帮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上树打山核桃仍是大多数村民的首选。
经历了走钢丝式的采摘作业,之后的脱蒲就轻松多了,一台脱蒲机,就能高效地将山核桃带有强碱性汁水的蒲剥离,剥离下来的蒲会被摊平到地面上晾晒。村民说,过去,这些蒲会被直接倾倒进河里,其中的强碱性物质导致河道受到严重污染。这两年,政府对环保的关注和管理力度加大,村民们也认识到,要想多赚钱,先要把环境保护好,因此,把蒲倒进河里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现在,蒲也成了一件宝贝——有企业回收晾干的蒲作为燃料,村民因此多了一笔来自山核桃副产品的收入。
至于山核桃本身,脱蒲之后便进入了加工环节,或古法煮制,或现代化炒制,这都是后话了。
绿水青山间,除了山核桃,大自然给湍口人两大馈赠:温泉和中药材。湍口镇党委委员章超说,镇里正深度挖掘山核桃文化,打造山核桃“寻根之旅”,推出山核桃文创产品,让山核桃不再仅限于吃,而是与温泉度假游等本地元素深度结合,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推介乡村:临安区昌化镇白牛村
直播时间:9月29日
观看人数:42万+
山核桃脱蒲之后需要经过怎样的加工,才能成为我们买到的成品呢?为了搞清湍源村直播中留下的“后话”,直播团队走进了昌化镇白牛村。
白牛村距离杭州主城区100公里左右,有常住人口1500余人。传说古时有一头牛不想干活,便躲到了桥下,村民用千年稻草才把它引了出来,白牛村因此得名。
村民汪超对着直播镜头,介绍了山核桃加工的全过程。首先,收购来的山核桃要进行筛选,筛选机会根据山核桃的大小,将它们分拣至不同的口袋。然后,工人会对生的山核桃进行热水浸泡和冷水降温,这样一来,山核桃的外壳会变得松脆,而核桃肉会变韧。最后,山核桃需要经过机械敲壳、人工剥壳、祛麻、炒制等流程,才能变成成品。
如今,白牛村有一条完整的山核桃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真的牛了起来——尽管白牛村不在山核桃产区,但它一年能做出4亿元左右的山核桃销售业绩。“我们村没有林地,种不了山核桃,但我们村一直有山核桃的销售基因。”村书记金土根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村民就挑着担子去邻村、邻镇收购山核桃,带回村里自己炒,炒完了再想办法往外卖。”2007年,白牛村的销售基因遇到了电商兴起的风口,立即爆发出强大的能量,成为全国首批淘宝村。
许兴是白牛村第一批接触农村淘宝的村民。起初,许兴一直在外打工,也做一些小生意。他的表弟在绍兴开了一家山货实体店,在淘宝上也开出了网点。许兴先是给表弟供货,后来自己做起了淘宝店掌柜。一开始,许兴的“小目标”是一年赚个五六万元,没想到第一年就赚了20余万元。于是,许兴一门心思做起了电商,成为白牛村最大的电商农户,如今的年销售额已达四五千万元。
汪超在许兴身上见证了奇迹,他参照许兴的模式,开了一家名为“逸口香”的淘宝店,卖的也是山核桃。去年,汪超拿下了3000多万元的销售额。白牛村里,像汪超、许兴这样的村民比比皆是,他们以山核桃销售为基础,纷纷转型成淘宝店掌柜,开出了一批坚果网红店。如今的白牛村,已然成为中国坚果淘宝第一村。
对于村子的变化,汪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马云来了,还和他握了手。“当时我激动得不行,话都讲不出来。”汪超说,“马云为什么来?他也想看看我们这个小村子是怎么把农村淘宝做得这么有声有色的。”
汪超最近挺忙的,直播还没结束,他便匆匆发动货车,赶去绍兴送货了。我们听说,直播当天凌晨3点,他才把要送的货理完。
“我们村的电商规模,是大家一单一单脚踏实地做出来的。”金土根说,能吃苦是白牛村能把电商做大的重要原因,“全村50多家电商农户,不管是吃饭时间还是凌晨两三点,只要有客人下单,他们都会马上接单。”
可以预见的是,白牛村的销售基因还会进一步释放能量。据了解,临安区已经着手打造杭州白牛电商小镇,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投资30亿元,建设一个集创业、孵化、农旅为一体的电商产业特色小镇。白牛村,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