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 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保障与改善民生内涵,重点提出“幼”“弱”两个群体,更精准更全面地补齐了民生“短板”。
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爱和扶持的特殊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自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五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浙江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杭州市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落实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实现残疾人事业跃上新台阶、残疾人获得感有新提升、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新优势、残联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党建获得新成效。
这五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快、成绩大的五年;
这五年,是残疾人保障服务政策出台力度大,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多,残疾人参与社会活跃、获得实惠多的五年;
这五年,是全市残疾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思想作风全面加强,残联组织影响力空前提升的五年;
这五年,是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84.05%跃升至94.71%,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全市广大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五年……
5年来
残疾人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视研究残疾人工作,指导调研残疾人工作,解决了大量关键问题,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市政府连续五年与区县(市)政府签订《残疾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书》,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始终坚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制订和颁发了《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了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改善了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增强了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5年来
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深化推进
基本生活保障、住房、教育、就业等,都是事关残疾人生活水平提升的大事。5年来,杭州通过巩固发展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农村种养业和盲人按摩业等五大传统就业渠道,探索提升辅助性就业、电商就业、文创产业就业、居家就业和社区公益性岗位等五大新型就业途径,残疾人就业率稳步提高。有近三分之一的持证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工程,为2500余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住房救助。
城乡统筹有力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余杭、富阳地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就业创收政策与主城区融为一体。社会保障和就业增收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保持二位数增长。
五年间资助残疾学生或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普及并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水平。率全国之先,创建智精残疾人托养护理国家标准,构建起了以市托养机构为示范,区、县(市)托养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村(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安养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集中托养2800余人,日间照料4200余人,居家安养67000余人。
“助听助明助行”行动持续推进,受益残疾人20000余名,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7.65%;为3000多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总体康复显效率超过90%,家长满意率达94%;累计配发辅助器具近7万件,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99%。
5年来
残疾人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五年来,全市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日益优化,残疾人事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残疾人体育蓬勃发展。主办首届APC杯亚洲盲人门球锦标赛暨2014年亚残会盲人门球资格赛。协办国际残疾人排球联合会发展中心揭牌仪式暨2017亚太坐式排球锦标赛。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取得骄人战绩,2016年第15届里约残奥会,我市12名残疾人运动员夺得4金6银5铜的好成绩;2017年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9名杭州籍听障运动员取得3金5银2个第四3个第六5个第七的好成绩。
残疾人文化精彩纷呈。做强市残疾人自强演讲团,组建杭州市残疾人自强合唱团,带动各区、县(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团(队)建设。连续五年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周,形成了“一地一品”的格局。
残疾人协会打造“一会一品”。市肢协的“关爱伤友”活动、市聋协的“聋行天下”骑行活动和市精协的“特奥纪念”活动被评为“杭州市残疾人协会工作优秀品牌”。
近年来,开展了“最美助残志愿者”和“最美杭州人——十佳残疾人”评选活动,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支持下,助残和残疾人自强典型纳入全市“最美杭州人”评选大局,进一步倡导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和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5年来
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显著提高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在杭州日益成为现实。
社区康复工作实现以点带面,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100%,普遍开展精准康复服务。“仁爱家园”工疗站覆盖率稳步提升,年均为3000余名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杭州拥有建成和已立项的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共28.12万平方米。总投资19372万元的市特殊康复中心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同时,加强对康复机构的扶持引导和监管,创建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1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7家。发现疑似残疾儿童第一时间进行残疾排除或鉴定,确诊残疾的儿童第一时间开展康复救助,做到“监测全覆盖、康复全覆盖”,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推进全国智能化残疾人证杭州试点工作和国家残疾预防试点工作。融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局,确立了“以全国智能证试点为契机,简化残疾人证办理,优化残疾人证应用,推动残疾人办事服务项目改革”的工作思路,并在江干区先行先试。深化残疾预防工作,推进余杭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推动实施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域公共交通全覆盖、残疾人驾驶机动车减免停放收费政策,全市20万持证残疾人期盼已久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在省内率先出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办法》,将带棚残疾车纳入省目录,成功完成了城区3200余名残疾人的残疾车更新置换。
5年来
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强化
牢记宗旨,锤炼党性。
全市各级残联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讲党课、宣传专栏、征文交流、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讨论和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在残联系统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深入基层,助推工作。
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分赴党湾镇17个村,走访11907家农户、39家企业,走访慰问276户困难户,残疾人1532家,紧紧围绕市委部署的“十个一”任务,解决发展难题,夯实基层基础。先后在全市残联开展了“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走亲连心进残疾人家庭“百千万”活动,认真做好以问需求、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为内容的“一问三送”工作以及残疾人基础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完成覆盖19万持证残疾人的入户调查和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监测工作,密切了干群关系,锻炼了基层干部队伍。配齐配好配强基层残联领导班子,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专业素养。加强残疾人协会建设,发挥其在反映需求、丰富活动、维护权益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未来五年
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值得期许
紧紧围绕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到2020年,杭州将实现更高品质的残疾人全面小康。到2022年,实现残疾人生活更殷实、更幸福、更美好,残疾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残疾人文化生活、社会活动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七届市残联主席团将以增加残疾人的“获得感”为目标,全面提升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化残疾人服务体系;以和谐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全面维护残疾人平等发展权益;以创造友爱和谐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增强履职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创以党建统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与全市残疾人携手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