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申遗成功 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出结果
陈寿田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实质性启动是2012年,如今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正式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迈出了第一步后,接下来的良渚,“任务”还很多。
第一件事,就是递交正式《申遗文本》。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2019年的申报项目,必须在2018年2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17:00前,递交到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国家文物局邮寄申遗文本的同时,良渚遗址管委会派了3名工作人员,专程飞往巴黎,当面递送文本。
按照申遗规则,收到《申遗文本》后,世界遗产中心会委托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三方专业评委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申遗文本》进行项目评估。
评估将分3个阶段——
1.将《申遗文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位于世界各国的世界遗产专家,进行匿名评估。这一步主要是看,良渚古城遗址是否具备申遗条件,专家们会给出评估意见。
2.在匿名评估的基础上,今年8月前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派出1-2位专家,到良渚古城遗址现场评估,看看现场是不是真的像文本里说的那么好,现场评估的重点也将关注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有效性。
3. 2018年底或2019年初,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给出一个综合评估结论,给出的结论往往也就代表着,申遗是否能成功。
综合评估结论,一般是分成四个档次——
A.建议列入。如果拿到A,那就是百分百通过,可以放宽心了。
B.补充材料。那就是材料不够充分,还需要再补充,一般来说,申遗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C.推迟申报。是说从准备的内容看起来,要当年申遗还有些不够格,可以过几年再说,那么成功的希望就不是很大了。
D.建议不列入。那基本上就是“被毙”了。
最后,等到2019年的6月下旬或7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申遗的结果就见分晓了。陈寿田说,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世界遗产专家到良渚古城来现场评估,“希望能拿到‘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