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红参加中国眼视光未来领袖计划
温州网讯(记者 温婉 通讯员 高扬帆)“红色聊天背景对眼睛有害吗?”“长期眼睛疼痛怎么办?”“请问眼科医生未来前景如何?”……在知乎平台上,时不时有一些关乎眼科的问题邀请“万能的眼科医生”作答。
“万能的眼科医生”,是张旭红在知乎上注册的一个“马甲”,她平时会通过这个账号来科普医学知识,目前已回答了470个问题,发表了30篇文章,也收获了30万+的浏览量,626次赞同,246次感谢,以及678次收藏。
在张旭红心中,科普医学知识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医帅”才是心之所向,需砥砺前行。在这条逐梦路上,她曾主持和参与的各类课题和学术竞赛达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她参与的研究成果曾获评2017年度眼视光学组“十大科研亮点”之一;她参加国际眼科医师基础知识考试拿下了全国第一;她还活跃在国内国际各大眼科学术会议等舞台……
缘起:一次与“医帅”的邂逅
2016年10月的一天,张旭红在上丁香园科研入门课时,偶然间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在第五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报告里的一句话——临床行医者叫做“医匠”,科学行医者叫做“医师”,医学科学家叫做“医帅”——为医学提供创新性的诊断治疗方法,引领医学发展。从此,“医帅”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我觉得‘医帅’是指那些乐于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和总结的人。我自认为是一个喜欢深度思考问题的人,跟‘医帅’挺匹配的。”张旭红笑着说。
要成为“医帅”,科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专业型硕士的张旭红给自己定了目标:不仅要在毕业前顺利完成专业型硕士的所有条件,还必须达到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要求,在SCI杂志上至少发表1篇一作研究论文。张旭红说:“以后要考博士或者进一步深造,发科研文章都是基本要求,是敲门砖,这种要求必须要有!”
张旭红在做雾霾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缘续:追“医帅”像是苦恋了3年
“近视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视觉质量的研究重要而又有趣。”大四那年,张旭红开始接触临床,雾霾话题正在全社会引起热议。“我就想,雾霾与视觉一定会有联系,怀着这个想法,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报了课题。”2015年,张旭红以“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定量评估雾霾对视功能的影响”为主题申报创新课题,走出了自己自然科学探索的第一步。
雾霾中的视觉研究是个夺人眼球的话题,但同时也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医学生而言,而且与她导师的方向相关性不大。“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不同雾霾浓度下视觉的表现情况。大家都知道,雾霾浓度越高,越看不清楚。那这种看不清楚具体是如何随着雾霾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带着这个疑问,张旭红跟团队成员开始查阅大量文献。“雾霾是什么成分?大气光学是什么?”面对这些全新的领域,团队成员花了大量时间阅读环境科学相关文献。
“雾霾的模拟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很难的,要想精确控制雾霾的模拟难上加难,指导老师几次劝我们放弃,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为了构造雾霾的模拟方式,她和团队成员又去查阅相关资料。在仔细查阅了170多篇关于气象、驾驶、能见度等比较生僻的英文论文之后,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们最后借用电光源方法,构建了透射率和log MAR视力、对比敏感度视力、拥挤视力之间的幂函数模型,得到了数学关系式。”
查询文献,摸索雾霾环境创造的仪器设备,学习应用心理物理学的工具,开展实验,撰写论文……2018年11月,张旭红的第一篇一作SCI论文终于发表在Int J Ophthalmol杂志上。历经3年,她终于在毕业前完成了自己设定的学术型硕士毕业水平目标。
“我非常珍惜这种不断被打击还坚持到底最后成功的经历,在别人都放弃你的时候,很多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就是成长。”张旭红说。
张旭红在轮转时作报告
缘定:做“医帅”除了挤时间别无诀窍
作为一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日常任务是在医院里轮转。每天上午8点上班,病人多的时候经常晚上10点才能下班,轮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但张旭红不希望在临床上变成干活的机器,而是需要思考,需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于是,她选择了给自己加码,在每个科室轮转的时候,都以疑难病例为基础,至少解决一个科学问题。“白天多去了解病人的情况,晚上去看一些相关的文献。周末的时候起个大早,在图书馆泡一天,这样我觉得很幸福。”张旭红说。
轮转期间,张旭红需要转十几个科室,每个科室1—3个月,要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出科研成果绝非易事。“常常是转到其他科室的时候还在做上一个科室的研究,很多时候因为事情多,一些想法拖着拖着就没了。为了提高效率,我选择主动向临床老师寻求帮助。”张旭红说。在青光眼专科室轮转时,她收到一个球形晶状体-短指综合征的患者,在找同学一起阅读相关文献后,张旭红就此类疾病找青光眼科老师作指导,最终写成《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治疗现状》一文公开发表。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张旭红这么认为,也这么做。她在短暂的时间里见缝插针,比如说在走路、吃饭时会想一想实验的思路,下班后研究投稿的杂志,修改论文的格式等。凭着这个劲头,她在角膜病专科轮转时,完成病例《星际迷航——一例复杂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获得研究生/住培生论坛第一名;在葡萄膜炎专科短短2周的轮转,完成了病例《一例复杂葡萄膜炎的过五关斩六将》,被第八届中山大学眼科规培医生论坛录用为壁报交流;在视光学专科轮转3个月间,写成《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矫正角膜散光》一文发表在《隐形眼镜世界》上。
“尽管临床工作很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凝练、形成成果的过程,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医帅’的魅力。”张旭红说。
为了拓展自己的眼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帅”。张旭红不仅前往北京、广州、长沙等地参加学术交流,还前往美国纽约、波士顿和佛罗里达州等地的实验室学习。
探索,总结,思考……走在成为“医帅”的路上,张旭红一步步成长。她坦言自己在科研上还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做出很有分量的东西。如今,依托课余时间阅读的700多篇近视相关的英文文献,她建立了自己的endonote近视研究数据库,并希望在博士期间做深入的近视机理研究。张旭红说,临床与科研相互联系,忙碌却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