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杭州历史文物的保护,杭州孔庙是一个绕不开的点。一个下雨天,记者再度拜访孔庙,试图从孔庙历史悠久的发展史上,梳理出它能成功“留存”的深层缘由。
孔庙的位置,如今看来十分的“CBD”,具体位置是府学巷8号。如若这样的说辞让人感觉生疏,换个说法想必大家就立刻清晰了。它坐落于吴山广场的脚下,河坊街的隔壁,旁边就是人气爆棚,游人如织的西湖景区。热闹的周边更让这一方地块显得“闹中取静”,给拜访者平添一层“大隐隐于市”的诗意。
曾为“教育文化中心” 映射南宋万象
对于记者的到来,杭州孔庙管理科科长胡建良显得十分兴奋,当即做起“东道主”带着记者来了一趟孔庙“深度游”。
因为天气的关系,当天的孔庙几乎没有见到游客,静谧的孔庙给人一种高大堂皇、安静肃穆的感觉,站在空荡荡的孔庙里,耳畔听着胡科长的讲解,记者仿佛坐上了一架“时光机”,穿越到了孔庙的“过去”。
踏入旧时孔庙的大门,只见文人墨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品文斗诗,处处吟诵之声,尽显一派南宋文人的风雅景象。原来古时的“孔庙”是南宋时的临安府学。
胡科长接着介绍道:“孔庙历来是杭州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南宋时期是临安府学,一度作为太学,到元明清时期地位有所下降,称为杭州府学(路学),一直保存完好。”
孔庙始建于何时何地,已经查无史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将临安府学迁至运司河下凌家桥西侧,即今址所在。
孔庙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当时的临安府学被南宋朝廷临时增修为全国最高学府—太学,相当于中央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候,从康熙帝开始,历代帝王都为孔庙颁赐过匾额。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特别下诏易杭州府学大成殿为黄瓦。直至光绪年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杭州孔庙的身份彻底转变,变成了春秋两季祭祀孔子的场所。
历经沧桑 栉风沐雨迎“新生”
孔庙的发展史历经千余年,见证过其发展并参与其中的人灿若星辰。如今的胡建良,站在历代人努力的基础上,接手了“保护孔庙”这根接力棒,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回溯历史,他说孔庙真正的“新生”始于建国后。在那之前,历史动荡,小小的“孔庙”在历史的洪流中历经沧桑,屡有兴废,幸运的是其基址的大致方位一直没有变化。说罢,他指了指孔庙门口的那颗大樟树,说道:“喏,旧时这颗樟树的位置也大致在孔庙的大门口,如今依旧在,这说明孔庙的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
现在的人大多知道孔庙里珍藏了不少“宝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南宋太学石经》。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孔庙的“新生”也正是因为它。
1961年,保存在孔庙内的《南宋太学石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此后将由文物机构加以专门的文物保护,文保单位名称为《南宋太学石经》。自此之后,孔庙一度成为碑石的收藏地,放置了不少古碑。
时间一转眼到了70年代末,省、市政府开始对孔庙全面整修,利用孔庙收藏的大批古碑和历年来收集的各地佚散、发现的碑石,把杭州孔庙改建成杭州碑林。把仅以碑石命名的文保单位,变成了杭州碑石的集中保护和展示地。
回忆起80年代的孔庙,胡建良说道:“就像‘好酒藏在深巷里’,由于当时面对劳动路,要从很小的巷子里进来才可以进入孔庙,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孔庙。”
历史性的转折点在2001年,当年杭州孔庙复建立项。同年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创文化名城”的重点工程,预计投资7000万元,媒体称“这是迄今为止杭州投资最大的文保工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随后的拆迁阶段是复建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甚至一度让工作陷入僵局。就在这个时候,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由上城区人民政府牵头召开了孔庙拆迁专题会议,使得孔庙复建工作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此后,复建工作势如破竹,并于2008年正式完工。在一场祭孔大典的举行中,孔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不止是“石质书库” 孔庙发展迈出新步伐
复建后的孔庙,分东西两区,西区重建了孔庙古典文化的精髓,重现南宋孔庙胜景。东区则俨然一座江南园林庭院,石经阁、星象馆、文昌阁、太学堂等建筑在假山池水间参差错落。
迈入孔庙的连廊,可以看见馆舍和墙壁上陈列着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近500石。因此,孔庙又被誉为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徜徉在碑林里,记者品着刀锋潇洒的韵味,闻着石头散发的墨香,想象的翅膀飞越千年,惊奇的目光走过千年。
胡建良介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孔庙功能性也逐步完善,孔庙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发挥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作用。
“你别看今天这里门可罗雀,平时我们孔庙这里可热闹了,三天两头就有各种活动。2012年,我刚来任职的时候,这里一年组织活动只有四五十场,去年来这里举办的活动有一百六七十场。”
据了解,目前孔庙的头衔有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杭州市委党校“红绿蓝”三色现场教学基地、杭州市新的阶层教育培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场馆、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等。
未来,孔庙将走向何处?胡建良表示孔庙将继续做好“国学”这篇文章。加强国学文化传播力量与儒学阵地建设。并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制作具有国学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不忘深挖孔庙文化内涵,将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国学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中去,并与社会公益组织或企业合作开展各类讲座培训等活动,推动杭州孔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绕着孔庙走了一圈,与这里的碑石亲密相处后,孔庙的历史就这样呈现在了记者的眼前,生动且震撼。这里的每个角落仿佛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从千年以前走过来,历经风雨,最终选择将这里的一方泥土作为自己的故乡,回首过去,那些珍贵的时刻犹如历史的霞光,展望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