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昨天的几场专题会,谈的都是热点焦点
发布时间:2019-01-24 09:38:33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鲍亚飞  记者 何晟 金丹丹 陈伟利)

昨天上午,杭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分别召开“加快‘三化融合’,推动杭州经济创新发展”、“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助推未来社区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四个专题会议。会上,委员们围绕特定的主题议政建言,并和与会市主管部门领导交流,会场气氛热烈,亮点纷呈。

引“名家”

聚团队,留工匠

当前世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更已成为杭州未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昨天的会议上,委员们也纷纷就这个主题献计献策。

民建界别的潘伟红委员,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从事人才工作。她说,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既是杭州的优势,也有短板。优势体现在杭州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地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短板则是“高精尖”领军型人才还相对缺乏,应用层面的技术成果比较多,尖端创新、原始创新的成果比较少。她提三点建议:

一是以重大平台招引“数字名家”——现在,全市上下都在推进‘三名工程’,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也在抓紧建设。希望下一步依托这些平台,能放眼全球,下大力气招引若干个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团队,打造一支数字人才的“梦之队”;

二是以品牌活动集聚“数字团队”——从引进人才的角度,对全市数字经济领域的品牌活动进行功能挖掘,把这些活动平台拓展为杭州引进数字领域人才团队的载体和渠道,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管齐下,双轮驱动;

三是要以最优环境留住“数字工匠”——杭州本地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引进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是推进“三化融合”的主力军,希望能研究出台一个专项性支持计划,同时其他的人才计划也更多地向数字人才、向青年人才倾斜,让杭州更能留住人才。

农工党界别的钱小鸿委员则建议,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更科学地加快城市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比如,增强城市大脑的AI决策支持能力,自动识别预警事件,自动分派和跟进任务;加强机器视觉、大规模拓扑网络计算等跨学科建设,构建安全应急数字“天网”等等。

15分钟生活圈

这样打造

你是否设想过杭州未来社区的模样?在昨天的“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助推未来社区建设”专题会上,委员们争相发言,为未来生活贡献创意。

市政协委员吴正说,15分钟生活圈,应是指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基本服务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可将杭州全市均匀划分为独立的15分钟步行生活圈,每个生活圈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人口约5-10万人。”

生活圈划好了,如何来打造?吴伟进委员说,可以先制定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性社区。但总导则可以统一,具体标准根据人群构成、地理区位、年龄结构、国际化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社区配套设施标准,也要因时因地更新,比如年轻人多、老外多的社区,不一定要有农贸市场,可以换成小型菜店,但一些标识要用中英文;老龄化高的社区,智慧养老设施就显得很重要。”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鲍亚飞 记者 何晟 金丹丹 陈伟利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