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西湖景区新总规引热议 > 各方观点
规划:循序渐进不会“一刀切”
发布时间:2019-04-15 14:04:00

3月26日,重新编制后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下称新《总规》)开始在西湖博物馆(南山路89号)进行社会公示,关于西湖景区要设置“慢行”区的内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详见本客户端26日报道《北山路或将成公交慢行路!西湖景区最新规划正在公示》)

根据新《总规》内容,西湖景区内部道路将分为三种功能,包括公交慢行专用路、景区支路及干路。其中,北山路、杨公堤、南山路(杨公堤-玉皇山路)、孤山路成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这四条公交慢行专用路,形成了一个“环湖慢行圈”。慢行,即在特定时间段内,这些路段只能通行景区内部公交或慢行(非机动车、步行)。

同时,规划还指出,景区支路也不建议通行过境型城市公交线路。简单来说,除了景区干路外,公交慢行专用路和景区支路,在特定时段,或将不再通行过境型城市公交线路。同时,公交慢行专用路,在特定时段或将不再通行私家车。

西湖景区设置慢行道路,是否有必要?是否会加剧景区外围城市道路的拥堵?景区内部居民、商家交通刚需如何解决?3月27日,记者采访了负责本轮道路交通规划的专家吴寻。

有没必要为了10%的拥堵设慢行区??

将循序渐进,不会一刀切

西湖不仅是景区,更是杭州城市的一部分。对新《总规》提出的做法,专家和市民都提出了疑问。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交通专家吴伟强表示,根据杭州交通研究中心数据,西湖景区的全年拥堵率为10%,是否有必要为了10%的拥堵而设置慢行区?

“西湖景区交通分为旅游交通和通过性交通,其中,通过性交通占比达50%,工作日更是达到70%,个别路段例如南山路达到80%,如果把这部分交通量全部挤出西湖,势必会造成周边道路的拥堵。”吴伟强说。

对此,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专家吴寻表示,“‘慢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会是‘一刀切’。”

首先,“慢行”只在特定时段。“景区人流弹性很大,不可能在90%不拥堵的时候去限行。”吴寻说。而且,环湖一圈作为公交慢行专用路后,过境的车也并非无路可走。景区干路,仍可以承担过境交通。

为何要设“慢行”?

下降景区通过性交通比例

新《总规》为何要设置“慢行”?吴寻表示,杭州有且只有一个西湖,作为一个世界遗产保护地,景区内车来车往,势必会影响到景区内的观光、游览、品质生活。“开放景区的核心是对人的开放,而不是对机动车的开放。机动车进入景区,达到一定量后,从尾气排放、挤占的空间来讲,对景区的影响肯定是比较负面的。我们希望景区的通过性交通,比例要降下来。”

吴寻认为,景区道路资源有限,未来很难再有地面道路建设。“南山路目前承载80%的通过性交通,未来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可能要承担90%甚至更多,我们想做一些改善。”

2022年杭州亚运会之前,对景区交通的改善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亚运之前,杭州会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包括很多地铁线路通车。在景区外围交通有所改善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机遇,优化景区内部交通。”

南山路

如何舒心“慢行”?

未来要靠“保护壳”和城市大脑

新《总规》 如果定下“慢行”方案,具体如何实施?

吴寻表示,未来,西湖景区会在外围构筑一个“保护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速路。“让这些过境交通从外围的更快的道路走,不需要到景区走慢路。这样,不用我们多做限制,景区内的过境交通比例自然会降下来,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

同时,依托地铁大环线和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对景区进行“分级、分片区、分时”的精细化管控。首先,通过在景区外围设置功能强大的入口换乘中心,让游客实现“机场/高铁——地铁——景区内部公交”的景区出行模式。

“周末来景区,很多本地市民不愿意去,因为坐公交太挤,体验感很差,甚至有时候挤不上;打车难、开车堵。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内部公交体系。”吴寻表示,景区内部公交体系可以是通票制的,去不同的景点不用重复买票。

私家车会限行吗?

不用担心,限行有前提

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私家车限行问题,吴寻表示“不用担心”。景区将通过城市大脑在路上的摄像头,进行车牌识别,对景区交通进行管控。“例如景区内某条路,车达到多少数量之后,就不允许新的车再进去。”

景区内单位、居民出行怎么办?

考虑发放车辆通行证

考虑到景区内部还有单位、居民,对于这部分刚性需求,吴寻表示,可以采取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解决。“但对于他们车辆的保有配额,也要进行适当的管控。”

“目前是总体规划,精细化管控细则还要经过评估、测算、试点后陆续跟进。”吴寻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