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下姜村的清晨,鸟鸣声与溪水哗哗的流淌声交织着,土壤与竹林的气味混杂在微湿空气中,蜿蜒的小道看不见多少行人,愈加显现出大自然的生机。
民宿老板兼职保安
留得住游客是关键
上午8点半,民宿老板姜丽明穿着保安服准备上岗。他是一位“90后”,在杭州打工五六年之后,于2017年回到家乡。据姜丽明回忆,当时做这个决定时,他专门了解过,觉得下姜村挺有发展前景的,就启程回家准备创业。
2018年5月,姜丽明通过贷款加上现有的20万积蓄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如今,姜丽明对现有的生活基本满意,他的妻子在村里的酒坊工作,他的父亲常常捕鱼,被称为“下姜村最会捕鱼的人”,他的母亲主要负责打理民宿的生意。
“在家里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在一起感觉很舒服,幸福指数更高。”姜丽明说,“不过心理压力还是有的,(民宿的)钱投下去了,还要还贷款呢!”2018年9月,他索性再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贴补家用。
民宿在11月建成后,遭遇了4个多月的旅游淡季。不过,姜丽明对民宿的未来依然乐观,“最近村里招了个职业经理人,我还是很期待的,毕竟是有管理能力的,肯定要比我们(的能力)更好。”
姜丽明作为淳安千岛湖下姜实业公司资源股和人头股的一份子,直接与公司的收益挂钩。“留不住人”、“景点太少”、“业态不足”是他认为村里目前发展的桎梏,“我希望职业经理人能把我们的实业公司尽早带上轨道,正常地运营起来,给下姜村带来更多的游客。”
姜丽明期待着,他的民宿能有更多的客源。“让村里尽可能地留住他们,让他们在这边吃,在这边住,还可以再做几个景点,让人有得玩。”姜丽明说。
本地人的第一家精品民宿
民宿产业亟需拓展新业态
相较于姜丽明刚刚开业的民宿,这个第一家本地人经营的精品民宿,在客源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担忧。
走进这家民宿,感受到的是不同与传统乡村民宿的现代感,酒吧,书吧一应俱全,这主要是因为民宿的女主人姜丽娟曾从事室内软装设计工作。
在杭州工作8年,年薪20万左右的她,为何会放弃工作回到家乡?
这要从她母亲打给她的一通电话说起。“我妈跟我说,现在我们村里都在大力推广民居、民宿,就问我要不也回家开一个民宿。”没过多久,姜丽娟就决定辞职,专心回家开民宿。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决定很莽撞,而她这么做的底气源于近些年亲眼所见的变化。“我每一年回来都能看到家乡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可以说是看到一种时代的自信,对于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自信,加上我父母一直住在乡下,自己也想陪伴在他们身边。”
2016年11月,民宿正式开张。按照下姜村的规定,精品民宿是不参与统一管理的,“我们是自我营销跟运营的,像我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营销,加上很多回头客,老客介绍新客,所以目前我的客源还比较稳定。” 2018年,这家民宿的入住率达到53%。
对于“招聘职业经理人”这个想法,姜丽娟表示非常支持。“我们除了鼓励家乡的年轻人回家创业,还希望可以吸引更多有乡村情怀的人来到我们村。”
在姜丽娟看来,打造出一个契合乡村独有特色的形态是目前村里亟需提升的,“我们业态的配套相对来说会弱一些,如果我们村的集体业态能够更丰富的话,对我而言会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她认为,农村的业态并不一定要像城市一样很热闹,可以偏安静一些,就好比望着绿水青山,喝个小酒,听听轻音乐就很好。
接下来,姜丽娟准备推进一个二期项目——建一个精品餐饮店。“就在我的民宿附,3月底差不多要动工了,尽可能在7月份看能不能对外营业吧!”姜丽娟说。
截止目前,下姜村共有30家民宿,498个床位,其中精品民宿6家。这些年,下姜村的民宿产业带动了农旅的发展,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结合竹制品开民宿
传承与弘扬传统手工艺
最近,村民姜德华正忙活着家里的民宿改造工程,人到中年的他,在外打工近20年。去年,姜德华回乡并一直从事根雕加工,他的父亲是竹制品加工的“老师傅”,而他的妻子开了村里第一家奶茶甜品屋,被村民称为“村里的星巴克”。
姜德华认为,现在村里的民宿已基本饱和,民宿的形式需要另辟蹊径。“开这个民宿可以让我和我爸两个人的手工艺结合在一起,这上面是客房,院子里可以做做工艺品,”姜德华说,“我觉得这种结合挺好的,多了一些附加产品。”
“到时候职业经理人来了,还可以向他咨询一下,”姜德华将“职业经理人”看作是帮助村里发展经济的人才,“我都想过的,以后像我们的根雕、竹制品都可能要跟他洽谈,看能不能帮我们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
除了致富,姜德华心中还蕴藏着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愿景。“像我爸爸从15岁开始学习竹制品加工,到现在60多岁,已经做了50多年的竹制品了,”说到这里,姜德华低下了头,搓了搓自己的手说,“希望通过职业经理人,或者外来的游客推销出去,让城里人知道我们农村还有这么一个传统的手艺。”
姜德华将他即将改造完成的民宿取名为“拾光小院”,他希望,这个名字能够带着游客找回过去乡村的记忆,重拾一段美好的光阴。
三个村民,三种故事,他们是下姜村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缩影。现在,他们正满怀希望,准备迎接下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