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临安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雷云在慈溪县初级中学读三年级,看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从此对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2年,他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在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教专修科。
扎根一线政治教学 深入践行理论研究
毕业后,雷云被分配到苏州一所中学当政治教师。他一边搞好教学,一边起早贪黑啃原著,着手党的理论研究,195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论著《因果论》。
在动荡年代,雷云曾被错划为右派,打成"牛鬼蛇神"、现行反革命,蒙冤20年,但雷云对党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1979年,雷云平反后被调回浙江省委宣传部,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身份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向雷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深意识到,写文章再也不是个人的事情了。作为党委宣传部门的一名领导干部,准确地研究、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干部、党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乃是职责所在。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新境界
20世纪80年代后,雷云的主攻方向从哲学转向科学社会主义,集中精力学习钻研邓小平理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这一转变使雷云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上。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和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雷云一生,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雷云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每一项研究、每一篇文章都力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1982年,年近半百的他被提拔为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1985年任理论处处长,1989年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主管理论工作。1990年兼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并任党组书记,1992年又兼任省委讲师团团长。
任职期间,他深入基层和群众,做了数百场生动的理论宣讲,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病中著书30余万字 虽九死其犹未悔
90年代,雷云不幸罹患癌症,经历胃全切手术,导致身体日渐消瘦。面对癌症这一绝症,他也是以彻底唯物主义态度泰然处之,并在化疗期间,完成了近30万字的著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问题》一书。
治学严谨,笔耕不辍,雷云一生著述达400余万字,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作生命的最重要部分。
他始终站在理论研究前沿,在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善于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
言行一致,光明磊落,雷云为学、为官、为人都在执著地践行着党的理想,坚持着党的原则。他“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的人生座右铭及其人生实践感人至深。
为更好地学习宣传雷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雷云文稿》编辑委员会,出版后的六卷本《雷云文稿》是雷云同志六十载理论研究成果的汇集,是他 “十年磨一剑”心志的彰显,“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的写照。书中体现的严谨治学态度与作风品格,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理论工作者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浙江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