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的校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这句话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意义。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回顾了南开大学百年风雨历程,就如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如何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参观校史展览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的张伯苓校长在1935年开学典礼上,曾发出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如同长空惊雷,激励着无数师生奋不顾身,投身救亡图存运动。时至今日,仍激励南开师生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而不懈奋斗。
立德树人,以德为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在五千年中华历史中,不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磨难浴火重生,阔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立德树人,既包含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包含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立德树人,关键在人。立德所树之人,应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今日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民族复兴的伟业,亟待一大批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立德树人,首推爱国。高等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广大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大学生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把对祖国的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力量。同时要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重,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学生时所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你们心中总要怀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担在肩上,才能成就壮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