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勇第十二个书法个展在杭州图书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0-01-02 14:10:04

1月1日,在新年到来的第一天,《潮涌东方》大勇书法个展在杭州图书馆举办。这是大勇的第十二次书法个展,展出书法作品106幅。郁勃之气充盈展厅,精美营构吸引众多观者。这次展览由杭州市人大工作研究会指导,浙江美术网、浙江作家书画院、杭州图书馆主办,杭州山南书画平台承办,展至1月5日。

大勇,本名张勇,斋名青园居、天元阁。浙江杭州人,生于1953年。现为中国作协书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主席。

大勇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说,他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学习书法,迄今已有60多个年头。“但跨世纪那年对我的书法生涯却意义重大。2000年,我开始主攻甲骨文、钟鼎文和简帛文,经过10年临池,小有收获感悟,书法入得法门,逐步形成了个人特色。”2011年,他举办了第一次书法个展《心随笔动》,之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至《潮涌东方》已是第十二次个展。

《潮涌东方》是大勇的第10部书法专集,主题是钱塘江文化。“以这一主题进行书法创作,是我多年的夙愿。”大勇说,其一,钱塘江是中国著名的景观河,风光绮丽,山清水秀,一江碧水串联起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著名风景,而钱江涌潮更是举世罕见的自然景观。其二,钱塘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未缺席过人类的进化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从十万年前的“建德人”牙齿化石,到如今的杭州湾大湾区发展,时时处处显现出人文光辉和历史积淀。其三,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宽厚博大,润泽绵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浙江人,赋予了浙江人民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秉性。现在,浙江能作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之热土,改革开放之先躅,全赖于钱塘江文化的熏陶和钱塘江精神的激励。

基于这些想法,去年上半年,大勇开始着手主题创作,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精心构思和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潮涌东方》书法专题创作。“对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钱塘江边人来说,这算是实现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潮涌东方》共收入作品106幅,由“涛声如雷”“诗韵春江”“对古联今”“奇山异水”“弄潮钱塘”“辞赋浙水”等六大板块组成。综观所有作品,内容丰富,形制多变,书体俱全。其中,“名景”“名文”为最大两处亮点。“名景”板块:选取了钱塘江流域的12处著名景观进行书法创作。有分有合,分开看是条幅,合起来是十二条屏。规整中有变化,平淡中见奇崛,古意盎然,文气十足,具有较浓的知识性和审美趣味。“名文”板块:大篇幅、大制作,每篇名文书写的字体和形制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浑穆拙朴,行云流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室主任任平教授说,大勇先生的书法,总会让人眼前一亮,使人精神振奋,“他的书法,充满了蓬勃向上之气,同时也流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大勇的书法,首先是用笔富于“拙”味,饶有碑意,有着浑穆的美感。其次,他创作的多样性让人印象深刻,他不拘前人成法,敢于用大小、虚实的强烈对比,敢于用色彩的对比,敢于作布局的分割与组合,有效地加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在大勇书法“亲民”的形式感背后,书卷气和学术性藏在其中。任平说,“大勇的隶书颇有古意,结合了篆书写法,从作品看,他对甲骨文、金文、早期简帛书,都曾揣摩,所以写的时候并非随性所为。就是行草,其使转之法、流美之意,皆有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锋教授曾评价说,“在书法界,大勇的大胆创新是有点名气的。在前几次的个展中,他先后把棋谱、琴谱、碑拓、白描、木刻等引入书法,而且每次都能在书法圈内外引起反响和轰动效应。”书法探索,代不乏人,从写到技、艺、法,各具创新,我们期待,张勇在未来的书法探究和创作中,更为精进,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友望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