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徜徉绿带觅胜景 生态筑底、文化深耕,余杭全力打造“三横三纵四环”绿道系统
发布时间:2020-11-11 09:52:3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杭州绿道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含的“绿”色发展之“道”,迈入扩展与深化并行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广度”上,今年杭州将建设绿道500公里,打造3个精品绿道环,集中推广100条精品线路,到2021年底,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建成区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网”目标;“深度”上,杭州进一步加快“智慧绿道”建设步伐,并借势亚运,将绿道作为全民迎亚运的绝佳载体,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从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到风景秀丽的生态文明之都,再到勇立潮头的创新活力之城。如今,杭州共约3685公里的城市绿道正织成一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覆盖城乡”的密网,串起一座城的文化、生态与产业,为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营造新的发展空间。

全域谋划,让绿道成为余杭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

与全市绿道在“广度”“深度”上的先行先试同频,随着余杭区“打造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桥头堡,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的深入推进,围绕“迎亚运”、“三个全域”建设计划,全区绿道网络建设如火如荼,整体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地系统不断完善,2019、2020年完成新建、改造绿道134公里,全区绿道总里程达到350公里。绿道这抹亮色串点成线,最终通达全域。

时间拨回5年前,当时很多老余杭人难以想象,如今,这一条条逐渐密织的“网红小路”,极大地改善着城市面貌。2015年,塘超小径建成;紧接着建成的大径山绿道获得2017年浙江省最美绿道称号,2017年东湖绿道、上塘河绿道建成;2018年,超山环线绿道、环西太洋慢行系统建成;2019年,绿道建设被纳入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余杭塘河绿道、獐山港两侧绿道、“美丽公路”良渚绿道等项目获“杭州市最美绿道”称号。就在最近,临平山绿道获评2020年浙江省最美绿道。

民心所向,久久为功。余杭区绿道建设在全面推进“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域治理现代化”的指引下,在《余杭区生态绿道专项规划研究》、《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绿道规划》等系列规划的引领下,已经从摸索、起步阶段驶入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350公里的绿道网络,已然成为余杭区加快实现“东部崛起、中部兴盛、城西腾飞、西部富美”的重要抓手。

更高站位,多点开花。余杭区绿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余杭区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发布,余杭将继续以“幸福民生”为目标方向,持续推进全区绿道建设成环、成网、成系统,至2021年底前建成绿道总里程不少于400公里,以“傍山、沿水、穿林、通景”为规划原则,持续推进绿道建设成环、成网、成系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三横三纵四环”的网络型绿道结构。

而在近期,余杭将在临平城区建设绿道串联工程、禾丰港绿道等项目;在未来科技城建设南湖小镇绿道、环南湖绿道等项目;在良渚新城沿郁宅港、张家坝港等水系建设绿道;在西部山区建设大径山片区绿道、黄湖溪绿道、森林古道等项目。在进一步密织区内绿道网络的同时,以“江、河、湖、海、山、田、城”城市生态基础网架为依托,最终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文化深耕,让绿道把文化与生活贴得更近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两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了。”良渚遗址的发掘,让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在杭州西北郊,它为中华辉煌文明史提供了坚实佐证,也让余杭这片文化富矿为世人所重新认识。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余杭区绿道建设宏大的全域布局下,将目光更加聚焦,就会发现余杭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景观特色表现的精品化绿道建设路径。这让绿道建设展现的不单单是公里数,还成为余杭本地的文化图腾与市民们信步其间、休闲健身、观景游憩的好去处。

就在去年,“美丽公路”良渚绿道(长连线与104国道交叉口——祥彭线)获首届“杭州市最美绿道”称号,余杭区绿道办相关负责人很清楚,对良渚文化的发掘、展现,是这条最美绿道 “美”之所在。良渚绿道以现代园林手法,呼应良渚遗址公园,以良渚寻踪,良渚印象景墙,滨水栈道,朝圣之路小品等为重要节点,融入良渚文脉文化,“我们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市民徜徉其间,与良渚先民在五千年前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进行交流、碰撞,进而融合、传播、继承与创新。”

而在全省创新策源地的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林立的楼宇间,一条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滨河生态绿色休闲景观带穿城而过,将梦想小镇、杭州师范大学、仓前老街、天使小镇等科创、人文胜地串珠成链。这条同样获选“杭州市最美绿道”的余杭塘河南岸绿道(良睦路-东西大道),定位人文绿道,沿线设置游船码头、体育运动场、亲水长廊、观景平台等,将漕运文化、学院文化、龙舟文化等集于一身,让城西这片热土成为兼具创新与文明之美的科创新城。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纵观余杭发展历程,思索者、决策者始终将目光聚焦于文化的力量。余杭区绿道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绿道已成为展现余杭深厚历史文化的窗口,“在余杭打造‘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这一城市品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筑底,让绿道链接起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

随着“东部崛起主阵地、融杭接沪桥头堡、靓城行动区域”的临平新城崛起,如何让生活在其间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了这儿的一道“必答题”,如今再看,答案呼之欲出,一条串联起湖面水体和森林公园的东湖绿道,成了这座东部靓城的标识之一。  

绿道,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余杭区绿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绿道,折射的不仅是市民居住环境提升改善的生态之美,更是余杭‘全域美丽’建设的民生之美。”

如今的东湖绿道,通过“绿道+夜景”串联起了人民广场、东湖公园、银泰城、余杭大剧院、艺尚小镇等公园及人文、商业综合体,并融入了智慧元素,沿途集装箱建筑、感应呼吸灯、夜跑LED导航等细节节能减耗,保证了安全,还增加了美观度。市民在夜间锻炼、游玩、赏景的同时,充分享受时尚、人文、艺术、购物所带来的城市夜生活的魅力。  

正如东湖绿道在体验上的不断拓展,将视野放宽,围绕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余杭在全区生态绿道系统建设上正走向更为多元的发展方向。

同样在余杭东部,掩映在临平山山腰的临平山绿道全长12公里,串联起杜鹃园、东来阁、断岭残雪、雨水花园、运动公园等,形成春夏看花,秋冬观叶的独特景观。它与东湖绿道一起,为繁华的都市注入一线绿色生机。  

而在余杭西部,通过“绿道+旅游”串联西部四镇,推动沿线旅游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吸引游客周末郊游度假,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  

“一条条美丽绿道,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生态’纽带,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娱乐、观赏与体验等多种功能,让市民从家中走向户外,从城市走向自然,从‘赏绿’变为‘享绿’。”2020年,余杭绿道继续“上新”:凌溪之上,可以感受多样自然景观的“百丈滨溪骑行道”;集创新交流、智慧共享、商业互动、文化体验、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凤凰山公园绿道”等12条新建及改造绿道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绿道+”系统,持续丰实居民的幸福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陈灿 胡文颖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