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使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当看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凝心铸魂,为民族复兴积能蓄势。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新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一要强化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真理、批驳谬误,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三要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纷乱嘈杂的舆论,必须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舆论制高点。要着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为此,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要聚焦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培育文明新风,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吸引力、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为此,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二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