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综艺节目《奔跑吧》,朱亚文和白宇去清运餐桌上的剩饭剩菜,共运输了28桶,每桶200斤。仅仅一家店,就有如此多的餐厨垃圾,让人目瞪口呆。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央视曾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抵制浪费、推崇节俭的“舌尖革命”迫在眉睫,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节约粮食的热潮。
建立长效机制,奠“舌尖革命”之基。2014年,北京海淀推出“光盘宣传日”;2020年,成都将每年8月11日设定为“光盘行动”宣传日。节约粮食的地位越加凸显,倡导文明消费新风越加重要。各地各部门纷纷提出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文化和旅游部将反对食品浪费的内容列入旅游住宿业和旅游景区标准,积极引导景区景点、饭店民宿、旅游餐饮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向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崇尚节约为荣,向餐饮浪费说“不”,争做绿色节约消费的实践者、传播者、监督者。
实施多种妙招,解“舌尖革命”之困。东北餐厅悄然流行小份菜,将大锅炖、大盘菜用精致小盘装送;杭州餐厅及时更新手机点餐系统,每道菜品增添分量选项;哈尔滨餐厅实行“N-1”点菜法,顾客按照就餐人数减1的份数点菜;南京饭店推出点餐师岗位,根据用餐人数、年龄、忌口、偏好等条件配餐;还有温州餐厅的“套餐制”,绍兴餐厅的“剩菜分析会”等等。此外,一些餐饮企业推出“光盘族打折”“光盘就奖钱”“无偿打包服务”等优惠活动,正面引导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打造精细后厨,深“舌尖革命”之意。除了餐桌浪费外,后厨也是浪费重灾区,应成为“舌尖革命”先行区。各地餐饮后厨积极探索应用高效节能灶、万能蒸烤箱、烹饪机器人等先进炊事设备,提高膳食制作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炊事劳动强度,减少炊事能耗;以数据赋能“舌尖革命”,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食物消耗自动计量、量低菜品定期更换,以此开源节流;进一步改进烹饪加工方式,粗菜细做,细菜精做,一菜多做,杜绝过度加工、奢华烹饪,增加蒸煮菜数量,降低煎炸菜品种,减少食用油消耗量。
但在这热潮中,个别地方出现了“蹭热点”搞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湖南长沙某家餐厅推出“称体重点餐”,要求食客入店前先称体重,根据体重选择套餐;部分餐厅也竞相模仿“N-1”点餐模式,推出“N-2”“N-3”等攀比做法;西安某餐馆还推出“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的举措,并结合餐桌剩菜情况给予当桌服务员不同程度的考核扣分。无有力的监管措施,难免产生形式主义问题。
因此,强监管是“舌尖革命”的保障。首先用法治手段明确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责任、餐饮单位的倡导提示责任、学校的教育责任、餐饮垃圾处理末端的倒逼责任。其次,赋予餐饮从业者监督消费者浪费行为的合法性,通过及时、面对面的提醒批评,遏制餐饮浪费。最后,加强新闻媒体的曝光力度,让浪费者付出代价,引导群众培养节约习惯。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消除与制止餐饮浪费,需从源头治理。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消除各类浪费现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持之以恒,把“舌尖革命”进行到底,就能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