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从今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发布时间:2020-09-22 09:05:5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在监管手段和宣传教育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全社会“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共识正在进一步凝聚。

节约,一直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三岁孩童便开始训读。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不少灾荒之年因为缺粮少粮,饿殍遍地,长期面临物质匮乏的人们,要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省吃俭用、开源节流是必然之选,这种居安思危,也是支撑中华民族延续繁荣至今的宝贵品质。

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乘以14亿人口,那就是天大的国事。如今作为饮食大国的中国,生产力和餐饮业高度发达,但食物浪费问题确实凸出。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更高达38%。

按这个比例计算,是数以万吨计的食物在餐桌上丢弃。中国是否真的不缺粮食?

从数据上看,中国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634亿斤,增加15.1亿斤,增长0.6%。相对应的,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至2020年度,中国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1.97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这一数据,远低于今年的夏粮总产量。而大米进口方面,2019至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2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1.3%,也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再加上我国目前粮食储备库存9.1亿吨,“粮食危机”的恐慌自不必有。

但从短板角度看,尽管主粮可以自给自足,但我国每年需要进口近1亿吨大豆,用来生产食用油和饲料,如果没有这1亿吨大豆,肉蛋稀缺、价格昂贵的预期将不可避免。要堵上这一缺口、实现“全口径”100%的自给自足,至少需要增加大约3亿亩耕地来种植大豆等作物,这在短时间内显然无法达成。

而在今时今日的大背景下,重提节约粮食,传递出的信号可能还不止于国内态势这么简单。

中国不缺主粮,很多国家和地区却正面临粮荒。

前不久央视财经报道,肯尼亚的贫民窟内,人们在寻求食品援助的过程中发生踩踏,当天争抢食物、彼此殴打的人,大多是一天以上没有摄入食物。印度也有工人排长队领取食物,而因疫情封锁而失业的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则陷入饥饿挣扎边缘。今年4月联合国就曾发出警告,称今年将会有数以亿计的人饿死。综合水灾、旱灾、蝗灾等因素,加上疫情伴生的经济问题,粮食危机或有可能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危机。目前,越南、泰国、柬埔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家均已采取针对粮食出口的限制措施。

民以食为天。从国家安全层面上讲,先扎好篱笆、保全自己,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基本态度。而从人类基本道德层面讲,即使国内并无粮食危机,假如手上有余粮,便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国际友人和困难国家,这是大国担当的体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远见、与人为善的大国形象,也会因之更为伟岸。国际格局的更大变动,也许便会由此发端。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未雨绸缪,才是真正的底线思维。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从今天起,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让制度的手腕更硬一些,让公众的意识更提一格,让节俭的习惯成为常态,手里有粮,真正心里不慌。(作者系余杭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唐文薇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