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不能再欠下新的“生态环境账”
发布时间:2020-08-26 15:41:13

八月的湖源,绿意绵延,游人如织。自去年龙鳞坝爆红后,杭州、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湖源人开始回乡创业。昔日冷冷清清的小山村,如今成了“网红村”。是什么让游客对湖源青睐有加,又是什么让在外谋生的湖源人下定决心回到故乡?答案是四个字: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众所周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急迫性已经时不我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成就”,向世界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容互促。我们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城市化,与此同时,也需要青山绿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美好生活的需要。众所周知,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有一道被反复印证的环保证明题:只要在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上采取有效措施,付诸有力行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生态环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回馈就会越来越多。

但如果长期重发展、轻环境,自然生态就会在无限破坏中越来越糟。本世纪初,在一些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即使当地人们生活非常富足,但却喝不到清澈甘甜的井水,听不见婉转清脆的鸟鸣,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看不到碧绿树叶上莹润透亮的露珠。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富足的生活也不会感到幸福。

曾经,我们欠了太多“生态环境账”,迄今也没有还清。今天,我们再也不能欠下新的“生态环境账”。而今谁都知道,“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老路,已经走到尽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发展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政令国策。既赢得金山银山、又保护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更需要从发展方式上彻底改变粗放发展模式,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呵护生态环境才能留住青山绿水,换来金山银山。

所以,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打造“金山银山”的优越条件和宝贵资源。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互促、共生共赢,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变为可感可知的现实,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也是民众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证。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孙维国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