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在最近浙大一项声势浩大的评选活动中,两位一线教师获得了最高奖“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各100万元人民币。
他们分别是人文学院胡可先教授、物理学系赵道木教授。浙大如此重奖一线教师,放眼国内高校,此举亦是凤毛麟角。
对这些散发着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也要给予物质奖励,以表彰其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浙大已坚持了8届,共评选出9位百万名师。
研究唐诗宋词30余年了 花甲之年中文系教授夺魁
白色衬衫,无框眼镜,丝丝华发,说话柔声细语好似一股清泉,胡可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派温和儒雅的学者气质。
虽然忙碌的科研工作使得他常年无休,中文系系主任的管理事务也很繁琐,但教学始终是他的心头肉。他一口气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唐诗经典研读》《诗学研究》等课程7门,近五年总授课时数1160学时,课程教学评价优良率100%。
在本科讲台兢兢业业工作数十年的胡可先,于花甲之年捧得了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
胡可先认为,做一名好老师,要“用心、用情、用力”。用心才能打动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情才能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文学感悟;用力才能提高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境界。
每年暑期,胡可先总会带着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到各地进行学术考察,让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在新疆交河古城外,胡可先顶着烈日进行“烤”察;在西安碑林的墓志库里,胡可先和学生一待就是半天,用一纸一笔记下最新的文献考古成果,“这样的考察,学生明白了文学产生的背景,研究也就豁然开朗了。”
同为词学大家吴熊和先生弟子的浙大中文系教授陶然用“气象纯正”四个字评价胡可先:“胡老师是一位纯正的学者,更是一位纯正的老师。他善于因材施教,所指导的学生往往能很迅速地进入学术门径。”
30余年物理教授颇有心得 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兴趣
走进浙江大学物理学系赵道木教授的办公室,书桌、柜子还是上个世纪的陈设,各类证书、资料堆满其间。“只要不出差我每天都会来办公室。” 他笑着说,“宅”在系里,同学老师找他也比较方便。
30年里,基础课、选修课、实验课可以说,物理学系要开设什么样类型的课程,赵道木都赶上了趟。所以,对课堂教学他有自己的心得。近年,他主讲《光学》《矩阵光学》等多门课程,注重基础理论与科学前沿的结合,强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平头,和蔼可亲,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这是赵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他的课,却是出了名的“老虎课”,即便拔尖班的学生都没法轻轻松松拿到高分。他通常会提前几个月给同学们布置主题展示的作业,希望大家有更多时间去主动探究光学发展的前沿。在演讲展示后,同学们还要通过相互评分来确定成绩。
赵道木看似是这个过程的局外人,但每一个展示主题由他来设计,每年都会推陈出新。从查文献到编程、模拟、总结,同学们遇到各种问题,他都会及时给予指导。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培养起向未知探索的兴趣。
“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兴趣。”赵道木说,科学研究成果最终都是要回到育人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可能创造更大的机遇,才能让科研更具生命力。“赵老师的课堂重在基础,源于生活,更引导我们步入科研。”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求是科学班1801学生黄泽蔚说。
百万重奖名师 这钱花得值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高低,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现实中,有些高校片面追求科研项目、高水准论文、专利,而忽略了教学。
而浙大“百万重奖名师”有现实针对性,设立“永平奖教金”,大力表彰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统筹处理好科研与教书育人的关系,更好地投身教学,并且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的工作氛围,这钱可谓花得值。多位百万名师大奖获得者对该奖予以认可。
“这是对我多年教学工作的一个肯定,当然对我今后教书育人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第八届百万名师获得者赵道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