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钟飞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
11月15日,亚太15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此举表明尽管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冲击,但东亚区域合作仍坚定地迈入了新阶段。
签署RCEP彰显东亚对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坚定信心
RCEP的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在东亚具有强大生命力。有观点认为,东亚的合作通常被认为是危机驱动型的,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盟10+”的系列合作,特别是以金融合作为先导,继而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进一步延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G20领导人峰会举行 ,金砖合作机制也有大发展,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形成了协商一致的亚洲方式。
传统上,东亚发展了出口导向型体制,构建起东亚生产、欧美消费的模式。然而,随着一些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以及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这种传统模式面临转型压力。但是,亚洲国家总体上认为,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亚洲只有通过参与全球化才能实现振兴。亚洲的故事表明,构建区域合作机制需要符合地区发展特性,以开放合作的姿态解决地区共同发展中的挑战。RCEP的签署,正体现了经济发展强劲的亚太经济体追求区域合作、维护多边体制的开放精神,将为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
东亚抗疫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
新冠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悲观情绪蔓延。9月,经合组织预测,到2021年底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达7万亿美元。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下降幅度。联合国贸发会议也预测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减少40%。世界经济面临至暗时刻,不少人担忧全球化将终结。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东亚地区经济挺住了新冠疫情冲击,特别是中国经济从第二季度起实现了正增长,成为自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出口和吸收外资的成绩仍十分耀眼。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到4165.5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6%。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展现了开放合作对于应对危机、走向复苏的重要性。
东亚国家已经在地区内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对于稳定局势、减缓疫情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东盟积极妥善处理非传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健康卫生领域树立了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合作典范。
经济实力强劲的中国将为地区合作注入新动力
经过多年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已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一个负责任、开放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理应在亚洲地区合作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东盟是包括RCEP在内的诸多东亚合作机制的发起者,其成员国在地区合作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拥有较大的共识。对此,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努力推进区域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更高水平开放,愿意和地区内国家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开放合作的外部环境,合力解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挑战。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中国率先复工复产,这对调整中的亚洲价值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开放的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