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去年11月,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意味着总人口、经济体量、出口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的全球最大自贸区正式形成。
RCEP签署已逾百天,中国官方正在加紧推进准备工作,迎接RCEP生效。2月28日,海关总署表示正在全面推进RCEP原产地规则和税收减让实施的技术准备工作,并表示在新起草的配套规章中,“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办法”计划于近期启动征求意见程序。
广东作为全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外贸第一大省,将在RCEP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内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显著作用。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东盟成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进出口总额达到1.09万亿元,增长6.5%,占同期我国对东盟贸易总额的两成以上。广东当前正在全面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RCEP的成立将为广东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制度、服务和金融等诸多方面助力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建设。
以开放姿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RCEP以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作为首要任务,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并且将引入更加透明的规则来降低非关税壁垒,势必会进一步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这将促使广东扩大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进出口,有效满足本地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全面促进和提升广东的生产和消费升级。
RCEP的签订将助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金融、电信等领域纳入开放条款之中,实质性提高了区域内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助推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RCEP将推动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建设,加快湾区内制度协同创新,营造新的生态发展环境。
RCEP将带动广东与贸易伙伴国的双向投资,既推动更多本地企业走出去,也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广东。依托便利贸易通道,带动广东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和投资,推动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促进构建更高质量的全国重要开放门户。
RCEP的达成,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按照RCEP相关协议内容,区域内的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由于区域内贸易将几乎没有任何阻碍,进口行业竞争加剧,低效率的企业将被迫淘汰退出。
RCEP涉及15个国家,各国产业优势不同,竞争力也不同。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营商环境和现代服务、贸易和航运领域技术领先,拥有很强实力;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对广东来说,RCEP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加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将面临开放竞争的新形势、新挑战,全方位的全产业链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综合以上新态势,广东应充分发挥要素比较优势和市场大省优势,立足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深圳等国家创新示范区平台载体,加快培育形成“双十”产业集群,全方位应对RCEP带来的挑战。广东要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上走在全国前列,就需要更多企业家、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深入这些区域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特点和发展环境,进而推动双方在货物和服务贸易、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依托“双循环”,将RCEP溢出效应辐射全国
基于上述优势,广东可以利用RECP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现有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并借此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稳固、完善和提升供应链,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提高广东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极点带动各主要城市发挥差异化优势,如香港的现代服务金融、深圳的科技创新活力、广州的综合文化服务、佛山的先进加工制造、澳门的旅游会展娱乐、珠海的绿色生态发展等等。将各地这些竞争优势产业行业组合起来,形成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优势,积极参与开放竞争,进而助力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RCEP货物、服务、数字、离岸、绿色贸易发展的现代综合枢纽。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作为以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对标RCEP成员国最高规则,推进要素和生产国际循环。依托国内大市场畅通与RCEP区域之间供给、需求、投入产出、物流商流联通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在RCEP区域一体化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与成员国间的经济、文化、服务、旅游全方位交流合作,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成为与RCEP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广东要充分发扬“先行先试”的示范精神,肩负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创新责任,将在RCEP中取得的经验传递到全国其他地区,从而助力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发力科学技术和人才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新动力源和创新的新策源地,同时把创新资源辐射和传递到全国各地;其次是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现代化以及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为全国各地提供经验借鉴;最后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进入高端环节,强化与全球体系对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全国产业链体系。
(文章作者是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