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地评线】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发布时间:2020-12-13 20:04:36

中国江苏网

12月13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83年,金瓯有缺的时代已经过去、民不聊生的屈辱不再重现,岁月可以抚平伤疤,可国殇永远刻在骨髓。今天我们纪念遇难同胞、铭记那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意志。

国家公祭,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铭记这段历史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临近公祭日,南京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年轻人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昌盛,世界和平”……声声呼唤,字字入心。只有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温暖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颗热爱和平的心。

中国第7个国家公祭日,也是加拿大第4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南京——从世界残墟城市到国际和平城市”云端国际论坛上,加拿大和枫会会长余承璋发表《把紫金草和平花的种子撒向各地》的演讲,分享华人在加拿大传播和平理念、开展纪念活动的经历。为什么要在海外举办“12.13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活动”?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铭记老一辈的悲痛遭遇,让和平事业能被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传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加入到传播和平的队伍中来。韩国女孩姜哈娜于2019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讲解员;80多岁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郑洪,撰写了一部名为《南京不哭》的英文小说,告诉西方社会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过怎样的苦难……他们,都在为历史而奔走,为正义而奔走,为和平而奔走。

当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的伤痕同样启示我们,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之不易,只有共同奋斗、精诚团结,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83年过去了,曾经沾染鲜血的残垣断壁之上,矗立着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昔日金陵,今日南京,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文明与活力相得益彰。这座城市和人民曾饱受创伤,而今天的南京在和谐发展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今昔相比,更是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力就无法更好地维护和平,也不可能让国民有安全感,更谈不上捍卫国民的尊严。国富民强,国民就更有幸福感。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赞誉。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正迈着谋发展、求和平的脚步,踏着促合作、图共赢的鼓点,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今天,我们献一朵白菊寄哀思,是缅怀苦难的同胞;点一支蜡烛照亮和平之路,是向奔腾的未来前行。我们以国之名祭奠30万死难同胞,是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为全球建一条通往和平的航道,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正义的力量永驻人间!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群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