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热水袋不宜直接接触皮肤 可使用保护套或裹层毛巾
余杭晨报讯 家住临平的张女士日前带着7岁的女儿急急忙忙地来到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我女儿腿上起了一片红疹子,很痛,还有小水泡,是怎么回事啊?”
接诊的吴润泽医师一番仔细观察后,询问小女孩近期是否接触过低热物体,张女士回答:“昨天怕女儿太冷,就给她用了一晚上的热水袋。”吴医师看到小女孩腿上的红肿和水泡面积不大,结合张女士的表述,判断是低温烫伤。
热水袋在使用时温度并不高,为什么会造成烫伤呢?吴医师表示,接触70℃的物体超过1分钟,接触60℃的物体超过5分钟,接触40℃的物体超过6小时,就可能导致皮肤烫伤,这种烫伤在医学上被称为“低温烫伤”。“我们把低温烫伤比作是温水煮青蛙,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时并不会感到痛,但产生的热损伤会逐渐从表皮层达到真皮层,甚至到皮下组织、肌肉,最终造成烫伤。”吴医师说。
与高温烫伤相比,低温烫伤的疼痛并不明显,红斑、水肿、起疱、脱皮等表面症状的面积也比较小,但内部的烫伤可能已较严重,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吴医师介绍,目前市面上的热水袋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乳胶质量差,隔热效果不好,再加上使用时间过久,乳胶老化,容易导致烫伤。为了保暖效果,有些人习惯将热水袋紧贴皮肤,导致热效应过大,最终造成烫伤。“受到热水袋伤害的大都是老年人、婴幼儿或长期卧床的病人,这些人皮肤较薄,往往对温度不敏感、行动不便或无法表达,在感到灼热后无法及时躲避。”吴医师说。
阅读延伸
如何防止热水袋烫伤?
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使用时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可使用热水袋自带的保护套,或者外裹一层毛巾。
不能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温度不宜超过40℃,皮肤感到舒适即可,同时需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千万不要敷着过夜。建议用热水袋捂热被窝后将其取出。
不使用劣质产品
不要贪小便宜购买三无伪劣产品。正常的热水袋2年左右也需更换一次,如出现质量问题就不要再用。
不随意处理烫伤
若已形成烫伤,不可相信外擦牙膏、大蒜等土办法,更不要用针捅破水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烫伤后需立刻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并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杀菌,情况严重需及时至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