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花节节高!”2020年的安吉,好消息连着好消息。
商合杭高铁(安吉段)正式开通,让安吉融入了“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首次在安吉召开,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区域合作;“大花园”建设再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两山银行”试点开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截至目前,安吉今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105个,总投资达372.7亿元……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安吉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安吉抓住了每一份机遇,持续发力,开启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速度”。
一场峰会
打开区域合作新局面
今年,安吉主动谋划争取的首个长三角县域层面会议——2020年度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于7月17日在安吉召开。长三办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发改部门负责人和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溧阳市、宜兴市、安吉县、长兴县、广德市、郎溪县等“一地六县”相关领导,以及近百位来自长三角区域的专家学者相聚安吉,围绕“共商区域合作,共谋绿色发展”的主题,探讨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跨区域协同绿色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峰会上,共有10个重大项目签约,涵盖了校地合作、区域合作、产业合作和工作机制等合作领域,其中安吉县占据了半壁江山。
此外,峰会上还成立了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绿色制造联盟并发布了“安吉共识”。该联盟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并推广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机制;大力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协作创新;加快发展大旅游、大健康等绿色产业,培育绿色新动能。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安吉,正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空间优势、区位优势,与兄弟区县携手,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把优势和机遇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的发展胜势。为协同、高效运行的“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条铁路
圆期盼已久的“高铁梦”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无疑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安吉位于长三角“掌心腹地”,更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2020年6月28日,对于安吉人来说是一个载入历史的日子。经过5年的建设,商合杭高铁(安吉段)及安吉高铁站正式开通运营。
“这是一次‘零’的突破。商合杭高铁安吉站的开通,结束了安吉没有铁路的历史,填补了安吉铁路空白,使安吉对外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全面。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
商合杭高铁安吉站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安吉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改善安吉人民的出行条件,更加凸显了安吉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
“商合杭高铁能为安吉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让安吉更好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安吉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安吉工作部主任杨奎强表示。这条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高铁,衔接7条既有高铁、3条在建高铁以及8条规划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连接商丘、阜阳、合肥、芜湖和杭州五个铁路枢纽,与18个省会城市实现高铁直通。“融入了更加广阔的全国高铁网,能够更快到达更多目的地。”杨奎强说。当半小时、一小时的概念同长三角“交通圈”叠加起来,就让安吉与长三角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据了解,安吉站目前日到、发旅客最多已达5000人次。
然而,要想打开长三角城市间的合纵连横,对于交通的谋划不能止步于此。当前,安吉县正在积极争取谋划德安高速、杭安高速和杭宁高铁二通道等一批重大外联通道项目,全力构建“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一纵一横”高铁框架,打造长三角区域东西廊道和南北廊道的节点枢纽。
除了新开通的高铁,安吉的“水路”也是安吉外联的重要一环。
安吉上港码头,是浙北最大内陆港,与5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通。今年上半年,安吉港实现吞吐量16.3万标箱,同比去年增长18.5%。港口吞吐量也可印证安吉对外的往来通达。
从今年开始,安吉水运凭借区位优势,开始谋划建设安吉数字物流港,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承接多地水运业务,计划把数字物流港打造成为长三角货源聚集区之一,成为辐射江、浙、皖的重要物流中心。
水运、陆路交通顺畅,“空中交通”也不松懈。安吉天子湖通用机场是全国首个获批的A1类通用机场,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建成启用、规模最大、跑道最长、标准最高、质量最好的通用航空机场。未来,安吉天子湖通用机场将开通低空旅游航线,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美丽空中廊道。
一个合作区 带来产业发展新变革
今年6月,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召开,一市三省共同签署了《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里涉及“一地六县”区域。其中,安吉、长兴和安徽广德市三地共同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先行启动区,湖州片区作为先行启动区一部分,通过整合形成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的重要高能级平台。
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是安吉史无前例的战略挑战和发展机遇,可能为安吉带来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发展变局。对此,安吉找准自身位置,靠前谋划,积极作为,于9月成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湖州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展实体运作,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提供了未来空间。
同时,安吉县抓住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调整契机,以示范区安吉分区为主阵地,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达成战略合作,共建E产业合作园。产业园面积共2000亩,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一期1000亩,三年内完成所有项目选址落地,重点招引符合准入条件的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项目。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安吉县将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构建安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5”结构。“1”即一大支柱产业:绿色家居;“5”即五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力争到2025年,六大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形成一大千亿级支柱产业、五大百亿级新兴产业,形成15家以上上市企业,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均增加值达到150万元以上。
为了培育好六大产业集群,安吉还将推进实施六大产业发展“六个一”行动。“六个一”指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项政策、一个基金、一个智库。即明确“十四五”制造业重点发展产业,针对每个产业,成立一个产业专班,编制一个专项规划,出台一项配套政策,设立一个产业基金,组建一个产业智库,目标倒逼,统筹推进,加快形成全县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成果的实际行动,也是安吉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现实途径。下一步,安吉县将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围绕“做精规划激发园区活力、强链延链优化产业布局、监地融合拓展园区空间、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新城、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示范区建设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个模式 打通异地人才资源链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承接沪杭人才溢出红利,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安吉想了很多“招儿”。
2018年11月,安吉“两山”双创园在上海揭牌。依托逐步提高的融杭接沪水平以及愈发优越的人才生态环境,安吉打造全新的飞地模式。截至目前已引进项目18个,引进高端人才12名。“就在去年,上海飞地为安吉东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了研究场地,用于对接上海科研团队,助力该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杨奎强说,另一个与上海有关的是,今年安吉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了一个生命健康联合研究中心,选址在上海浦东,为安吉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引智引技。
安吉的飞地经济正着眼长三角,谋求着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同样是在今年,安吉已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新选址飞地一处,即将高效承接杭州的优质资源,安吉融杭步伐又快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安吉县与浙江大学签署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浙江大学有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优势,而安吉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经验优势,双方将围绕如何深化生态文明创新研究与实践、如何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传播与推广、如何加快绿色产业培育与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安吉县发改局副局长周建忠说,力争将该研究院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引领“两山”转化的“思想库”、“创新源”、“人才泵”、“试验田”,成为推进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