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柏堂,男,民主建国会会员,1949年5月生。俞柏堂出身于杭州的一个中药世家,一家四代人都是药工。因为属牛,业内称他“阿牛师傅”。自1979年从业以来,俞师傅一直秉承着“许可赚钱,不可卖假”的祖训,在膏方炮制的各环节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材实料、绝不掺假,务必做到“细心、精心、良心” 。在传承传统膏方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俞师傅与时俱进,创新膏方熬制技艺的环节,在保留传统的膏方熬制工艺的同时,确保膏方质量,为大众服务。
精躬于心:一料膏方,7个步骤,48小时
药膏的熬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操作。 熬制中药是个体力活,在熬制药膏之前,需要先泡制药材,之后煎煮2次,完全把药汁榨取干净,静置一天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熬制,在熬制的6个小时里,俞柏堂要不断往返于材料间、开水房和工作室。
传统膏方熬制要经过浸泡、煎煮、沉淀、浓缩、化膏、过滤、收膏等8个工序,搅拌、控制火候、清理残渣和泡沫、检查水位、擦拭灶台……这一系列的工作在膏方熬制的过程中“循环播放”。在这期间,俞师傅的工具整理得井井有条,即使熬药期间也要五分钟擦拭一次锅台。膏方将要熬制完成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调整火候、清理残渣和泡沫,一刻不停,增加补药和天然香料也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历经2天的时间,从60升水浓缩到两小罐,膏方才算制作完成。而能让俞伯堂坚持做膏四十载是源于他对制作传统膏方的热爱。
传承有序:修合无人见,诚信有天知
俞柏堂一直秉承着方回春堂“许可赚钱,不可卖假”的祖训,在手艺人的生涯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细心、精心、良心。尽管经常接触贵重的药材,但从没有丝毫的贪念,绝对保证所有药材真材实料、绝不掺假。他常说道:“病人将药材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这个手艺吃的就是‘良心饭’,每天睡觉都能安然入睡,不能有丝毫亏心。”
2015年冬天,有位顾客带药材来找俞师傅做膏方,俞师傅爽快答应了,但在浸泡药材的时候,俞师傅发现顾客所带来的药材蛤士蟆油并非真品,属于假药一类,俞师傅果断停止了制作,及时联系顾客并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最终俞师傅将假药换成了正品继续制作,顾客在收到俞师傅制作的膏方的同时,也收到了退还来的假蛤士蟆油。俞师傅说,制作膏方是没有人监督的,就更需要手艺人端正自己的职业道德,绝不能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决不能侵害消费者的健康利益。
俞伯堂师傅说:“熬制膏方,你说有多少秘密,没有的,你说有多么高科技,也没有的。但为啥每个地方熬出来的膏不一样呢?最关键一点就是要环环紧扣,缺一环都不行。医生方子没有开好,方不对症,吃了白吃;药材质量不道地,有效成分低,吃了没有效果;浸泡不到位,有效成分浸出率就低;煎煮水量不足,次数不够,药材分解得就少;药汁不沉淀,这个膏做出来,肯定混沌沌的;收膏不小心,有焦糊味,有异味,那这个膏就报废了。”有焦糊味,有异味,这个膏就报废了。正是尊崇古训,敬畏本心,把制作膏方看成是吃“子孙饭”,小心翼翼每一道工序才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膏方。
俞柏堂从事中药膏方的制作近40年了,也一直在思索这门手艺如何传承下去。于是他开始观察膏方熬制团队的十多个人,观察每个人的习惯、业务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养、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而所有的素质中他最在意的是良心,人品不好的人不能做膏方师傅。毕竟,好心才能做得出好膏啊。
经过两年观察,俞柏堂决定收徒传道。现在,俞师傅共收了4位徒弟,其中吴建良跟了他16年,刘瑞龙跟了他12年。他说:“我不在乎必须是儿子才能来传承这门技艺,只要是对人们有用,传播得越广我就越开心。”
俞师傅经常告诫徒弟们一句话:“修合虽无人见,诚信自有天知。” 意思就是说,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是知道的。吃药饭吃的就是良心饭,是药三分毒,更不能有半点马虎。
坚守信仰:平凡之路乐享精彩人生
俞柏堂的家是当年父亲值班的宅子,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传统木构院落式建筑。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药酒和养花,他最爱的沙漠玫瑰摆在卧室,他说他看什么花都像药材,都在想能不能泡酒和入药。他说,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喜欢调理和滋补身体,他的手艺就有了用武之地,想到这些,他每天就能很开心。
在老伴眼中,俞老除了做膏药老实本分、为人坦荡,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位诚信有为的好人。谈起20年前那笔“横财”,老伴的脸上至今还洋溢着敬佩之情,20年前,俞老去银行买100元一张的储值券,在回来的路上发现银行的工作人员多给了10张券,也就是1000元,1000元在现在不算什么,可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大钱了,俞老二话不说折路回去将多出来的百元券一一奉还了,就连出错的柜员姑娘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如今,俞老先生已经70岁了,每天中午步行从药堂回家吃饭,通常老伴都已准备好了饭菜。偶尔他自己也会做些杭州的家常菜,他做的毛豆煎鲞、雪菜炒鱼片,最受亲友们的欢迎,每天中午俞师傅都会喝上一杯自己泡的药酒,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很多年,就像他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诚信戒欺的信仰,花费大半辈子熬制膏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但他从不孤单,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