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玉华,萧山区闻堰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像一块璞玉,纯洁如玉、朴实无华。在学校里,她是乐天派。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她幽默风趣的讲课吸引了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老师;到了家里,她是孺子牛。为了撑起这个小家,为了让妈妈好好活着,她默默地付出,每天不但要完成买菜、烧饭、洗衣、拖地等常规活,还要给瘫痪在床的妈妈喂药、洗脚、擦背、倒痰盂……
22年前,汤玉华老师的妈妈开始患病。那年,汤妈妈只有42岁,汤玉华才刚20出头,如花的年龄本该享受惬意的生活,但是汤妈妈的生病给这个温馨的小家蒙上了一层阴霾,所有的美好都变得遥远。“要是能好好活着,每天能看看你们那该多好啊……”这是瘫痪在床的汤妈妈唯一的心愿。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22年来,汤玉华不知跑过多少家医院,不知看过多少个医生,已经记不清了。早些年,为了挂到专家号,去浙一、浙二看病,必须凌晨三点多出发。即使早起,也还是经常挂不到号。只能苦苦等待,医生上班了,她哭着恳求他们加号。
汤妈妈真正病重,是在2009年,一年时间里先后住了四次院,换了三家大医院。2009年5月,浙二住了17天,8月浙一住了13天。9月16日,又住进了浙一,一住就是40天。这40天,痛苦至极。入院一周,不见任何效果。更糟糕的是,突然有一天上厕所,汤妈妈站不起来了,磁共振检查,胸椎压缩性骨折,长期的激素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从此,除了呼吸困难,严重的骨质疏松使汤妈妈只能躺床上,连稍微挪个位置都痛得汗如雨下。入院20多天后,医院主任告知她们,医院方面已经尽力了,该用的药都已用上,该想的方案也都想到。接下来的日子,病危通知书一张接着一张,医生让她们随时做好准备。在浙江省数一数二的医院,看不到生的希望,唯有泪湿枕巾。但汤玉华并不肯放弃,她想她的妈妈才53岁,难道就要离开她了吗?不!她告诉自己一定要积极想办法。
在亲戚的帮助下,10月26日这一天傍晚,汤妈妈转到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住就是58天。从省级医院转到区级医院,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所有人都去医院看望她,除了亲戚朋友,还有左邻右舍。他们似乎是去和她告别的。
那段时间,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记得有一天下午,汤玉华刚从医院赶到学校上课,走进教室才5分钟,接到了医院李主任的电话:你赶紧回来,你妈情况糟糕,很危险!她哭着向校长说明情况,匆匆赶往医院。半路上,大雨倾盆,雨刮调到最大档,视线依然很模糊。车里眼泪止不住地流,车外暴雨哗哗地下,老天似乎也在哭泣。路上的车子都打着双跳,靠边停了下来。但是汤玉华不敢停下来,她的妈妈还在等着她……后来,妈妈的病情时好时坏,很不稳定。58天里,病房里的患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汤妈妈是多么羡慕啊,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回家。突然有一天,主治医生告诉她们,明天可以出院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那时候汤妈妈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走路了!可是再待下去怕交叉感染,医院里细菌多,万一又感染了,都没药了,抗生素都没了!医院是治病的地方,养病还是家里好。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那唯有出院了,医生嘱咐她们,要做好今天出院明天入院的准备。
2009年,不算上门诊,光住院就128天。这128天,在太太出殡的那一天晚上,汤玉华给妈妈打电话,不知不觉在电话机旁睡着了。等她醒来,已经九点多。那天,她没去医院,其余的127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每晚她都会做一两个妈妈爱吃的菜去医院陪伴她,陪她聊聊天,给她擦擦身……
出院后,汤玉华每天搀扶着妈妈慢慢进行站立锻炼,5分钟,10分钟,15分钟……渐渐地,妈妈能依靠凳子走几步了。突然有一天,她下班回到家,发现妈妈居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她跑过去紧紧地抱着妈妈喜极而泣,幸福来得太不容易了。
之后,妈陆陆续续又去住院了大概十来次,其中有两次是白内障手术,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双眼并发症。那时,老妈出去都得靠轮椅了。
在2015年入院时,当她把三年半前的那次出院小结递给医生时,医生重复了三遍:我要最近一次的出院小结。汤玉华郑重地告诉医生,这就是最近的了,没有更近的了。医生疑惑地反问道:这期间,一直都没来住院?她点点头。老妈自豪地告诉医生,家里人待我好呀,尤其是女儿,真把我当国宝大熊猫一样宠着。每天早上,一勺安利蛋白粉,一勺蜂蜜,一个土鸡蛋,一杯鲜牛奶,雷打不动。每天给我备好上下午的点心,上午一般都是水果,下午是一杯红枣莲子枸杞银耳羹。好吃的都留给我,鸡腿鸭腿,至少一半都是我承包的……医生对我们说,呼吸科的病人很特殊,出院后半个月又入院的是常事,要是季节转换,出院两三天就入院的也比比皆是,这里的医生护士几乎都能叫出病人的名字来了。像这样间隔时间那么长,真的是奇迹中的奇迹。哪怕作为医生都照顾不到这样好。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汤妈妈最后一次住院是2017年的3月份,那时,汤妈妈已经离不开氧气了,当时是120送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刚入院,照例都是要抽血化验的,结果一出来,医生就通知她,汤妈妈可能有肿瘤,癌胚抗原11.7,超过正常范围。刚做了肺部CT,排除肺部肿瘤,肠道肿瘤也比较多见,不容忽视。可是汤妈妈才60多斤,呼吸衰竭又那么厉害,做肠镜,估计吃不消。再说万一查出了肿瘤,又能怎样呢?手术是不可能的事,上了手术台怕下都下不来。后来,经过医生们权衡,决定给汤妈妈来个全身扫描,一是确定究竟有无肿瘤,二是如果有,锁定具体位置在哪里,三是评估肿瘤,属于早期、中期还是晚期。后来报告出来,的确显示有两处疑似恶性肿瘤,医生嘱咐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定期抽血复检,如果癌胚抗原这个指标成倍增长,那就可以完全确定是肿瘤了,因为恶性细胞复制相当快。所幸的是,在后来的抽血化验中,这个指标一直都在11至15之间徘徊。当初哭得稀里哗啦的汤玉华,终于可以放宽心了。
三年前,汤妈妈彻底不会走路了,连站起来都异常困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除了24小时吸氧外,每天还靠打呼吸机续命。每天早上,换制氧机、倒水、端早饭……最近两年半的早饭几乎一成不变:两块老南瓜加一个鸭蛋。因为要吃很多药,要喝大量的水,不停地上厕所,气就更急了。每天下班一到家,汤玉华就一面烧菜,一面给妈妈洗脸、洗脚,搞好个人卫生。汤妈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连穿脱袜子都不行。吃完晚饭,涂上唇膏,大概7点左右,就要打上呼吸机了。当然能早点则更好,医生建议每天至少用2个小时,时间越长越好。汤妈妈打上呼吸机后,她就开始用洗手液清洗氧气管,检查呼吸机和制氧机的水是否需要更换,把第二天早晨要吃的所有的药,按照剂量集中放入一个空瓶中。再把餐巾纸对折两次,四四方方叠成一沓方便妈妈如厕时使用。大约八点至八点半,中途会卸下呼吸机,给妈妈泡一杯铁皮喝喝,然后继续打上呼吸机。呼吸机一般用到晚十点至十点半,换一台制氧机继续吸氧。大约休息三五分钟,妈妈便开始吃点心。大部分时间点心都是燕麦泡枸杞,另加一勺蜂蜜。因长期服用激素,两侧咀嚼功能的牙齿已全部脱落,太干的食物吞咽困难,麦片泡水,成了夜宵的首选。吃完点心,陪妈妈聊会儿,因为此时刚用过呼吸机,相对来说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刻。大概十一点左右,熄灯。当然要是夏天,必须要用电蚊拍消灭完蚊子,电蚊香有气味,一插上汤妈妈的喉咙就会难受,所以用电蚊拍是最安全的了。当然蚊子甚是狡猾,很多时候需要半夜里二次出击。
2009年病重到现在,汤妈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11年,汤玉华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全身心陪伴照顾妈妈。
虽一路艰辛,半夜发烧,整宿不眠是常事,虽隔三差五咯血,虽咳嗽咳痰不断……但坚强乐观的汤妈妈都挺过来了。当然,这背后有医生的遥控指挥,好邻居护士的上门抽血打针,亲戚朋友时不时的探望……再加上汤妈妈天生乐观幽默,她们终于从2009年走到了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