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以来,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向社会发布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等两批25个新职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杭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杭州持续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六新”发展。
新经济呼唤新职业,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拓“六新”,杭州必将呼唤更多新职业、新人才。新职业的诞生,也将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提供多元选择。今日起,本报推出《绘就业新图景 拓“六新”新动能》系列报道,全面呈现新职业的特色优势和广阔前景,以及新人才的危中寻机和创新思变。
“人工智能就像小孩子,通过不断地训练、调整、培养,‘智商’才会越来越高。”林丽是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事业群的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一个“国家认定”的新职业,属于今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的16个新职业之一。他们需要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
当今科技的进步拓展了很多新的消费方式,而新消费催生的新职业也在近些年呈井喷状上升。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中国的“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更多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催生。
人工智能训练师:如何让机器人更聪明?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是2015年左右出现的。那一年,林丽在负责人工客服的管理时,发现了人工客服不可避免的短板。
“伴随国内新零售消费者迅速增长的规模,人工客服不仅成了不可忽视的成本支出,更麻烦的是,面临‘双11’大促销等井喷式的服务需求,客服即便采用人海战术也杯水车薪。一旦服务‘掉链子’,对消费体验的影响是巨大的。”林丽说。
于是,林丽和同事们研究决定培养一批人工智能训练师,负责训练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
林丽说,以消费者催发货的场景为例,以前消费者需要打电话向人工客服查询。人工智能训练师出现后,会训练人工智能自动查询订单状态,把人工解决方案抽离成一个个步骤,梳理不同询问场景,并制定不同的回答方案,大大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
“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对问题语料的训练。事实上消费者催发货不会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提问,说出‘催发货’这几个字,而是‘我的衣服怎么还没到’等各类表述。这就需要训练人工智能对消费者庞大的语料库进行识别、分析。”林丽说。
即使人工智能本身已经具备模型算法,但训练师们仍然需要对成千上万条新语料不断进行梳理、分析、处理,让人工智能的“智商”跟上高密度的、复杂的询问场景。
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效率提升了,但很快,林丽又发现了新问题——如何让机器人更有温度?“我们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机器变聪明。”林丽说,以购买水产品为例,消费者在超市买鱼虾蟹的时候,经常会询问产地和烹饪方法。“于是我们把产地、保质期、是否宰杀、如何烹饪等信息教会了售前智能客服机器人,消费者就能在线上购物时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更实用、便捷的购物体验。”
实际上,人工智能训练师是近年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产生的新职业,他们的工作是让AI更好地为人服务。天猫精灵、菜鸟语音助手、阿里小蜜等背后,都有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身影。在人工智能训练师们的“培育”下,去年天猫“双11”期间,智能客服机器人承接了平台97%的在线服务需求,提供了相当于8.5万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全天提供在线咨询对话量3亿次。
目前,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林丽介绍,仅阿里已经有600多名人工智能训练师,整个生态内已经达到20万人左右。
互联网营销师:电商主播正式拥有姓名
换装、讲解、和网友隔屏互动……下午3点,不足10平方米的直播间内,陈漫在镜头前忙个不停。她要在3小时的直播里推介超过30件衣服,换衣服的时间不能超过30秒。
今年6月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陈漫没有像身边同学一样从事教师、社工等传统工作,身高一米六、体重120斤的她选择进入一家直播机构,做起了大码女装主播。
每天直播6小时,下午播女装、晚上播零食。1个月下来,陈漫积累了不少工作上的“实战”经验。“我会‘现身说法’,通过自己身材的‘短板’介绍一件衣服好在哪里,比如能遮小肚子、‘拜拜肉’等,这样比较容易让网友产生共鸣。”
陈漫说,下播后她喜欢跑去别的直播间看前辈们直播,学习她们的说话技巧。 “这个职业需要很强的观察力,你要一下看出这个产品适合哪类人群,戳到她们的需求痛点。”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