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自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474个小区、2159万平方米,受益住户近25万户。住建部连续刊发两期专报向全国推广杭州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经验。
一、主要做法
1.坚持民呼我为,契合群众需求。在改造过程中,以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群众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针对老旧小区不同的特点、人员结构以及实际短板,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谋什么,确保改造的重点亮点和改造成效始终与民生、民意、民需高度契合。
2.坚持综合改造,政府统筹协调。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统筹停车泊位、电梯加装、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改造内容。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负责、街道实施、社区沟通”的工作机制,街道作为实施主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成立市旧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全市50余个职能部门,将停车泊位、电梯加装、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通盘纳入改造内容,努力实现“综合改一次”,保证老旧小区改造顺利高效进行。
3.坚持提升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挖掘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资源104处、约3.2万平方米,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新增和待建的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通过整合小区内部用地,统筹配置区域公共服务资源,提升老旧小区配套服务功能,已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4万个,加装电梯886台,新增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9.6万平方米。
4.坚持探索创新,融合未来理念。将未来社区建设理念有机地融合于老旧小区改造中,积极创新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方式,实现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统筹片区公共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改造小区。目前,已有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入省、市未来社区创建清单。
二、亮点案例
1.连片改造重塑新空间。拱墅区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的长征桥路48弄、长征桥路42号和打铁弄15号3个小区,面积小、楼栋少,被两堵围墙分隔为3块,导致公共空间局促、道路狭窄逼仄,一到汛期还会“水漫金山”,长征桥社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之机,推动三个小区连片改造,通过拆除围墙重塑新空间,实现了“破墙合体”,腾出的实用面积改建为宽敞的公共通道、休闲空间及各类便民设施,实现了周边服务配套和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
2.集中改造提升软硬件。拱墅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知足弄社区以“保持旧的肌理、赋予新的功能、展现老的味道”为基本改造原则,通过对“10+X”(10指管线入地、立面整治、屋顶补漏、楼道修补、电梯加装、车棚改造、绿化彩化、环境美化、停车扩容、雨污分流,X指美丽小巷、口袋公园、生活场景)等方面进行集中改造提升。打破公共服务由社区负责或部分外包的传统模式,改造完毕后引入“小区管家”,提供保洁、保绿、保序等专业的综合性服务,结合小区AI云管家智能管理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停车、火情、电梯运行、小区门禁、道路积水等大事小事都“有人管,并管得好”。
3.拓展场地破解停车难。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通过竞争性谈判,引入玉皇山南停车有限公司,投入1400万元,利用社区原有空地新建可容纳120多辆汽车停放的临时立体停车楼;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公园地下空间新建约2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库,新增停车位60个,并通过道路拓宽、优化交通组织,新增地面停车位140余个;凯旋街道景芳三区利用雷锋广场,新建容纳文化馆、四点半学堂、便民服务、商业等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地下智能停车库,新增停车位84个。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将坚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目标,严抓质量、细抓品质,切实提升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宜居天堂”的底色更足、“幸福标杆”的成色更靓,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