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5 10:47:56

(2024年1月29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及市本级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市本级财政主要工作

2023年,我市财政部门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全力打好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发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努力为杭州领跑示范三个“一号工程”、打赢“两场硬仗”、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坚实财政力量。

(一)全心服务打好“亚(残)运攻坚仗”。以最高标准最硬举措扛起亚运筹办重大使命,聚力提升保障力度、管理精度和服务温度,高水平推动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全力保障亚运筹办。省市区三级上下联动、专班运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推进预算、政府采购、资产、资金拨付等规范高效管理,高水平助力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打造“最美亚运”城市风貌。支持治气攻坚、碧水迎亚运、匠心提质绣杭城等专项行动,加速污染治理、清洁化减排、国四柴油车和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提升城市环境监测治理能力,建设“美丽家园”“杭韵街巷”“畅行交通”“花满杭城”4条风景线,支持国际湿地城市建设,高水平展示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支持全球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数字赋能、节庆活动、IP打造等多渠道,推动亚运流量资源向文旅融合发展动能有效转化,打响“人间天堂•最忆杭州”品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质量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筑牢城市安全运行底线。推进杭州城市大脑2.0建设,打造数字治理标杆城市。支持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聚焦社会治安、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粮食储备、食品药品监管、应急保障等领域,筑牢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底线。制定财政政策,支持城郊大仓、旅游居住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释放亚运共享红利。抢抓“后亚运”窗口期,系统推进系列品牌赛会和龙头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支持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推动亚运场馆、校园健身场地、嵌入式体育设施等向市民开放,让全民健身成为新风尚。

(二)精准加力打赢“经济翻身仗”。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安排财政资金480亿元高效落实“8+4”政策体系,助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放大政策同向发力叠加效应。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积极谋划实施经济攻坚举措,支持打好“千项万亿”投资、工业稳定发展、稳外贸拓市场、消费提振升级、园区有机更新、招大引强、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等硬仗。充分发挥减税降费在稳企业、保就业、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市财政投入42.9亿元,完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五大产业生态圈政策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硬实力”。锚定科技领域靶向发力,全面落实财政科技投入“两个15%”的目标,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6.9%,支持科技基础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助力城西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城东智造大走廊、滨江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等加快发展。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发挥政策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支持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落实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扣除、提高预付比例、降低履约保证金等政策,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政采竞争力,创新省市区三级联动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机制,推进采购绩效和标准化建设,荣获全国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先进单位。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市财政投入30.5亿元,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促进电商平台和服务贸易发展。构建招大引强市区联动机制,支持“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政府性融资担保一体化建设,发挥激励引导撬动作用,激发“开放共赢”活力。加大力度稳投资促增长。市财政投入139.8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支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综合交通网络。全市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47.8亿元(其中市本级54.6亿元),有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打基础、惠民生、补短板、利长远的项目。

(三)持续提升擦亮“幸福杭州”金名片。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支出2065.3亿元,民生投入占比继续保持75%以上,助力杭州连续17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支持民生实事高标准落实。全市投入财政资金超百亿元,保障银龄关爱、抚幼育苗、弱有众扶、低碳畅行、“救”在身边、稳岗乐业、安居焕新、舒心就医、一路畅行、美好家园等十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超常规实施“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统筹建立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共建共享、联动推进机制,推动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西部延伸,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力争至2025年,实现西部区县(市)三甲医院全覆盖、优质高中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明显提升。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和“健康杭州”。市财政投入110.7亿元,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助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市财政投入52.6亿元,支持三甲医院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站全面提档升级,推动全市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市财政投入76.8亿元,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聚焦“一老一小”精准施策,普惠型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支持多方位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城乡区域共富同行。市财政投入30.4亿元,通过加大投入、迭代政策、完善机制,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全市投入21亿元,支持援疆、援藏、援青、浙川东西部协作、援恩施革命老区和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深化改革坚持“五财并举”提质效。围绕“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持续推动改革,杭州市财政综合管理绩效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整合资源强统筹。加强财政性资源统筹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域推进公物仓建设,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建立财政金融要素保障联动机制,动态优化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保障重大政策、改革、项目有效实施。创新机制促规范。研究探索行政事业单位“过紧日子”真招实策,坚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立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推动政府产业基金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建立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夯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基础。提质增效降成本。坚持成本与效益并重理念,在桥隧养护、展陈(博物)馆运维等领域,试点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将成本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产业政策绩效调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巡财联动防风险。创新财会监督与巡察监督“同部署、同检查、同研判、同报告、同整改”杭州模式,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制定进一步加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意见,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筑牢社保基金安全屏障。智慧管财优服务。建设财政涉企资金“全网查”平台,运用收支智管系统,有效提升财政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服务人大“三审”,高效回应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关切。认真承办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全部按时办理完毕,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保持百分之百。

二、2023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同)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2348.1亿元、非税收入268.7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9.7%,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6.2亿元,增长3.7%。其中:全市支出2596.3亿元,增长5.2%;一般债券支出39.9亿元。

图1:2023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

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省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累计结转等转移性收入1308.1亿元,收入合计3924.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6.2亿元(其中:全市支出2596.3亿元、一般债券支出39.9亿元),加上上解中央和省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一般债务还本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累计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1288.7亿元,支出合计3924.9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5亿元,同口径[1]增长2.7%。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4.8亿元,为预算的90.3%,增长6.2%。

收支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5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区上解省市收入、省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累计结转等转移性收入1752亿元,收入合计2110.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4.8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各区支出、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市区上解省支出、一般债务还本支出、一般债券转贷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累计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1645.7亿元,支出合计2110.5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233.4亿元,下降30.3%。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853.4亿元,下降32.7%;专项债券支出307.9亿元。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233.4亿元,加上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省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入资金等转移性收入499.6亿元,收入合计273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853.4亿元、专项债券支出307.9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等转移性支出571.7亿元,支出合计2733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20亿元,下降36.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20.4亿元,为调整预算[2]的78.3%,下降52.7%;专项债券[3]支出54.6亿元。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20亿元,加上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区上解收入、省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入资金等转移性收入449.9亿元,收入合计1469.9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20.4亿元、专项债券支出54.6亿元,加上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专项债务还本支出、专项债券转贷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年终结余等转移性支出994.9亿元,支出合计1469.9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亿元,下降0.2%。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8亿元,下降35.6%。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亿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和上年累计结余5.9亿元,收入合计65.9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8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36.6亿元、年末累计结余7.5亿元,支出合计65.9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2亿元,下降1%。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3亿元,为预算的84.8%,增长16.9%。

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2亿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和上年累计结余4.9亿元,收入合计27.1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3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5.1亿元,支出合计27.1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61亿元,增长7.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13.2亿元,增长8.6%。

年末结余情况。202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61亿元,上年累计结余978.1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13.2亿元,当年结余147.8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125.9亿元。

2.市本级

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56.6亿元,增长8.8%。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7.3亿元,为调整预算[4]的96.3%,增长9%。

年末结余情况。202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56.6亿元,上年累计结余932.5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7.3亿元,当年结余149.3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081.8亿元。

(五)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全市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举借规模。2023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86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86.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581.2亿元。2023年全市争取到省代发地方政府债券631.9亿元,其中:新增债券347.8亿元(一般债券39.9亿元、专项债券307.9亿元)、再融资债券284.1亿元(一般债券154.3亿元、专项债券129.8亿元)。

结构。截至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67.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86亿元、专项债务2581.1亿元,均未超过省核定的债务限额。

使用。2023年全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47.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163.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61.4亿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58.6亿元、社会事业46.5亿元、农林水利17.5亿元、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0.5亿元。

偿还。2023年,全市共安排债务还本支出4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04.4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42.6亿元。全市共安排债务付息支出12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支出44.9亿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80.2亿元。

2.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举借规模。2023年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03.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36.2亿元。2023年市本级争取到省代发地方政府债券84.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4.6亿元(全部为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29.6亿元(一般债券15.4亿元、专项债券14.2亿元)。

结构。截至2023年末,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03.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6.9亿元、专项债务836.2亿元,均未超过省核定的债务限额。

使用。2023年市本级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4.6亿元,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41.3亿元、社会事业6.9亿元、农林水利4.4亿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亿元。

偿还。2023年市本级共安排债务还本支出18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3.9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17.1亿元。市本级共安排债务付息支出3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支出7亿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27.7亿元。

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各地按期限落实偿还计划,有稳定的偿还来源,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西湖风景名胜区完成年度收支预算。

上述预算执行数有待省财政决算批复,可能还会有些调整。

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财政运行和改革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财政紧平衡形势严峻复杂、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财会监督还不够有力。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4年市本级财政重点收支政策

(一)2024年我市财政经济形势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同时挑战仍多,受国际国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等多因素影响,财政运行将面临“收入增长持续承压、支出刚性多向发力、运行更趋紧平衡”的形势。收入方面,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进一步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增长态势预计将低于前期水平。支出方面,做深做实“后亚运”文章,支持“十大攀登行动”,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科技人才投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公共服务“七优享”等方面都需要财政加大力度保障,财政支出进入更难平衡期。管理改革方面,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等,对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个别部门仍然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精准、预算执行效率和项目绩效不高等问题,需要科学分析、积极应对、综合施策,切实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有效保障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2024年我市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阔步迈入超大城市新征程的再出发之年。根据2024年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市2024年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全力支持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坚持创新引领,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乘势而上,赋予城市范例新内涵;坚持惠民利民,展现共富共享新图景;坚持过紧日子,奋进预算改革新征程,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为开创“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新局面贡献财政磅礴力量。

(三)2024年市本级财政重点收支政策和主要工作任务

2024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进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支持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推动以杭州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1.坚持创新引领,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持续推动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箱”。切实增强预算统筹能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产业基金、国债、地方债、融资担保、贴息、奖补等财政政策工具组合,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更好服务于全市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市财政安排55.2亿元,坚持“两个15%”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服务和成果转移转化环境,支持国家和省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统筹推进企业梯度培育,助推城西科创大走廊提能升级,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助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市财政安排37.3亿元,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统筹推进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能源、新材料五大生态圈建设,支持技术改造、数字化攻关、未来工厂建设、人工智能和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等,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专精特新名城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城市。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市财政安排48.2亿元,支持国家、省、市海外引才计划,推动“春雨计划”实施,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继续为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应届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租房补贴,扩大青荷礼包发放覆盖面,支持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支持拓市场稳消费畅循环。市财政安排16.5亿元,实施“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支持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总部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消费激活提振行动,支持招引各类首店,助力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建设;打造现代金融高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支持新开国际航线。

2.坚持乘势而上,赋予城市范例新内涵。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动市域协调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推动城市能级迈上新台阶。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能级跃升。市财政安排173.5亿元,持续推动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容量快捷化公共交通和城市立体路网建设,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重大水利项目以及学校、医院等建设,助力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城乡一体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安排48.7亿元,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鼓励循环利用、低碳减排;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再升级,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种养技术,支持米袋子、菜篮子、农业高效生态示范园等项目,助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市财政安排34.5亿元,聚焦桥梁隧道、公共设施、地下管网等重点,开展常态化“城市体检”,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系统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等领域除险保安。助力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健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助力培育本土赛事品牌和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构建杭州特色赛会体系,全链条推动赛会产业蓬勃发展。支持亚运场馆等公共体育场馆低免惠民开放,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亚运财富兴城惠民。推进财政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深化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预警平台建设,提升“中小企业政采清单”商机增值服务成效。深化票据从“纸质化”到“电子化”、从“一地用”到“跨省通”改革,推动票据服务有效增值。

3.坚持惠民利民,展现共富共享新图景。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扎实推进全市域公共服务“七优享”从有到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全力支持民生实事和共富实践。深化全市一盘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聚焦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便利性、营造宜居环境、丰富文体生活等重点领域,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探索财政助力共同富裕实践新路径,持续推动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西部区县(市)延伸拓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安排107.5亿元,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完善成果转化、社会捐赠及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多元化保障机制,持续推动“三名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市财政安排32.4亿元,创新完善养老育儿政策保障体系,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和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加快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力推进婴幼儿照护和普惠托育服务,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养老托育”数字化场景,推动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健康中国示范区。市财政投入48.5亿元,支持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投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推临床和科研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支持稳就业优社保。市财政安排54.7亿元,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围绕重点人群、市场主体、创新创业三大着力点,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政策措施落地,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助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加快“扩中”“提低”的橄榄型社会建设。

4.坚持过紧日子,奋进预算改革新征程。坚决贯彻预算工作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加快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预算制度,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统筹做好可用资金的“加法”。坚持放水养鱼、优化环境、涵养财源。加强四本预算、资产资源统筹,用足用好政府债券对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厉行节约做好行政成本的“减法”。建立“过紧日子”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力压减论坛、会展、节庆等活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用经费定额按标准压减5%,对非刚性、非急需的部门预算项目原则上整合统筹5%、专项资金预算原则上整合统筹10%,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创新机制做好财政绩效的“乘法”。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动更多领域开展“降本增效”探索。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政策资金源头管理,进一步完善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加大政策到期取消、归并整合、调整完善力度,推进专项资金“精准滴灌”靶向施策。坚守底线做好风险防范的“除法”。深化巡财联动,推动“政治体检”和“财会体检”同向发力,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部门预算、专项资金、资产、债务等“1+N”监督体系。抓实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全过程管理,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提升可持续运行能力。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数智赋能预算管理现代化。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涉企资金“一网统管”、预警处置“一网智管”、监督绩效“一网评测”的智慧监控体系建设。

四、2024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2761.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同)增长5.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2713亿元,同口径[5]增长4.5%。

图2:2024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

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1.7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省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累计结转等转移性收入1079.4亿元,收入合计3841.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13亿元、一般债券支出20.6亿元,加上上解省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一般债务还本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累计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1107.5亿元,支出合计3841.1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378.2亿元,增长5.5%。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483亿元,增长3.9%。

收支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8.2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区上解省市收入、省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累计结转等转移性收入1547.4亿元,收入合计1925.6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亿元、一般债券支出2亿元,加上对区税收返还支出、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市区上解省支出、一般债务还本支出、一般债券转贷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累计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1440.6亿元,支出合计1925.6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全市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为1646.3亿元,下降26.3%。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553.9亿元,下降16.2%。

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646.3亿元,加上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省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入资金、动用上年结余等转移性收入535.3亿元,收入合计2181.6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553.9亿元、专项债券支出238.3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等转移性支出389.4亿元,支出合计2181.6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为758.5亿元,下降25.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479.7亿元,增长14.1%。

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58.5亿元,加上预计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收入、区上解收入、省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入资金、动用上年结余等转移性收入405.4亿元,收入合计1163.9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79.7亿元、专项债券支出145.2亿元,加上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专项债务还本支出、专项债券转贷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年终结余等转移性支出539亿元,支出合计1163.9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全市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为37.5亿元,下降37.5%。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20.7亿元,下降5.1%。

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7.5亿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和上年累计结余7.5亿元,收入合计45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7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17.7亿元,累计结余6.6亿元,支出合计45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本级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为23.4亿元,增长5.5%。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15.6亿元,增长1.6%。

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4亿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和上年累计结余5.1亿元,收入合计28.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6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2亿元、年末累计结余6.7亿元,支出合计28.5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全市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为816.6亿元,增长2.8%。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715.3亿元,增长8.1%。

年末结余情况。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16.6亿元,上年累计结余1062.2亿元[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15.3亿元,当年结余101.3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163.5亿元。

2.市本级

预算安排情况。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为707.9亿元,增长2.1%。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608.4亿元,增长8.7%。

年末结余情况。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07.9亿元,上年累计结余1020.4亿元[7]。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8.4亿元,当年结余99.5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119.9亿元。

(五)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有关文件精神,已提前下达我市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58.9亿元(一般债务限额20.6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38.3亿元)。其中,下达市本级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7.2亿元(一般债务限额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5.2亿元)。省财政厅提前下达的2024年部分新增债务限额按规定纳入预算。

市本级2024年预算草案在市人代会批准前安排的支出,主要是参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以及用于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

西湖风景名胜区2024年预算草案一并提交大会审议。

各位代表,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动2024年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实施,以财政的新担当,为杭州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剔除教育、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等年度间不可比因素。

[2]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由年初的682亿元调整为536.8亿元,市对区县(市)转移支付预算由年初的280.3亿元调整为452.6亿元。

[3] 经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及第十四次会议批准,2023年由省政府代为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54.6亿元纳入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另有市本级专项债务还本支出以及按规定转贷各区的专项债券支出(按规定不需经预算调整程序)。政府债券支出作为不可比因素,在市本级支出项中单独列示。

[4]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202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由年初的590.9亿元调整为630.8亿元,增加39.9亿元,主要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增支。

[5] 剔除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一次性因素。

[6]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62号)等文件要求,2024年1月1日起,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管理。根据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口径,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做同口径调整。

[7]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62号)等文件要求,2024年1月1日起,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管理。根据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口径,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做同口径调整。


来源:   作者:   编辑:林海燕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