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关于杭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5 11:02:16

(2024年1月29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杭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亚(残)运会成功举办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打赢了亚(残)运攻坚仗和经济翻身仗“两场硬仗”,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从全年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看,37项指标,包括32项预期性指标、5项约束性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地区生产总值”等31项指标可以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6项指标距离目标还有差距:“规上工业增加值”指标主要受内外需求不足拖累,“固定资产投资”“交通投资”指标主要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民间(项目)投资”指标主要受企业发展预期和投资信心影响,“新增上市企业”指标主要受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主要受就业形势变化和部分行业调整影响(见表1)。


(一)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新台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59亿元,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成功进入“2万亿方阵”。

三次产业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4355亿元,增长2.4%。服务业增加值14045亿元,增长7.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重点产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增长8.5%;金融产业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7.7%;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11亿元,增长11.3%。

三大需求持续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5%。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11.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1亿元,增长5.2%。货物出口总额5338.7亿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88.3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45.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亿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234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9.7%。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97元,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87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80元,增长6.6%。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187.5万户,增长11.7%,其中企业96万户,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0.2%。

一年来,稳增长系列政策有力支撑经济回稳向好。全面落实省“8+4”经济政策体系,推出“抢先机、拼经济”30条、经济高质量发展64条、扩大有效投资18条等一揽子政策,安排财政资金480亿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925.7亿元。“亲清在线·政策超市”累计上线惠企政策2279条,在线兑付资金255亿元,惠及企业11.9万家。

(二)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圆满成功

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45个国家(地区)11830名运动员参加亚运会,44个国家(地区)3038名运动员参加亚残运会,规模均创历史之最。“两个亚运”比赛项目、比赛日、赛事数量均超以往历届。4场开、闭幕式精彩呈现,扎实做好安全保障、竞赛组织、宾客接待、亚运村管理、交通抵离、餐饮医疗、气象电力等全链条全环节服务,实现了“零事故”“零纰漏”“零延误”,得到各国运动员和宾客的一致好评。赛事平均上座率超90%,观赛规模超370万人次,票务总收入6.3亿元。

城市保障平稳有序。高质量实施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协力推进“匠心提质绣杭城”专项行动,21条铁路、39个入城口、139条亚运通勤道路、200条重要保障道路和102处精品点(线)位环境品质全面提升。新(改)建城市公园65个,其中亚运主题公园30个,完成重点绿化景观提升妆点项目390余处,新增城市绿地822万平方米。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改造提升14万个。巩固“小青荷”“武林大妈”“杭州义警”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志愿服务40.7万场,324.4万人次参与。

亚运红利持续释放。成功引入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国际马术联合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202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一批国际体育赛事。坚持亚运惠民、共建共享,以亚运场馆带动各类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计达2.85平方米,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升至46.0%。

(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科技硬实力不断加强。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中科院杭州医学所获批直属所,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科技强基重大项目增至30个,实现投资额超百亿、区县(市)全覆盖。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实验大楼顺利结顶;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获批,配套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项目278项,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0项,13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连续3年获省“科技创新鼎”。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建设“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过程创业孵化体系,新增国家级孵化器8家,总数达65家,连续11年保持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第一。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9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770家,新增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

人才高地加快打造。深入实施“西湖明珠工程”,深化“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出全球青年人才集聚“青荷计划”。北航中法航空学院获批设立并正式招生,西湖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入选省顶尖人才11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3.5万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9.7万人。推出“杭帮彩·青荷服务季”和“青荷对对”等活动,推出青荷驿站35个、来杭求职大学生可免费入住的房间818个,推出人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配售项目16个、销售房源7223套。

(四)产业发展动能加快积蓄

数字经济持续攀高。高水平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出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与阿里巴巴等重点企业战略合作。成功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杭州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是全省首家、全国第8家数据交易所。持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杭州市智能计算中心第二期100P算力建设。完成5G基站建设2315座,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28个。持续推进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应用,完成230家企业接入。

五大产业生态圈全面升级。出台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产业政策,补齐五大产业生态圈的政策体系“拼图”,实现“圈圈有政策”。“中国视谷”加快起势,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161亿元,视谷展厅、视谷创新中心等实体空间建成投用。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17家,位居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新增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6家,位居全省第一。高分通过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验收。

现代服务业“两地四中心”加快推进。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构建“1+N”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30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成功培育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137家。出台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发上线总部企业管理平台,认定首批总部企业468家。出台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入选2023年度全国物流50强企业4家、新晋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新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试点。

产业平台空间进一步拓展。深入推进“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全年建设标准厂房160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60.1%,其中新建796.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99.1%。有效推动存量土地再开发,共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3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30%。

(五)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出台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民营经济最强市任务举措清单等政策。出台实施《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金奖。建立健全全市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全市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构建多方参与的综合监管模式。建德市入选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数字化改革迭代深化。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完善全市物联感知体系,搭建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接入168种234.3万个设备、465.3亿条数据,实现47个应用场景物联感知数据共享。“杭州市民码1.0”上线,整合8个重点场景、10个服务码。首创“数智宜居”人房地一体化智慧平台,完成105万幢、490万套房屋身份证赋码。创新推出数字健康人“杭州安诊儿”。

国企改革全速推进。对城投集团、钱投集团、商旅集团和运河集团完成战略重组,新组建临空建投集团、能源集团、安居集团、农发集团、科创集团,杭州资本、公交集团2家企业升格。加快低效无效资产集中处置,完成股权类资产处置32.7亿元、实物类资产处置7.2亿元。杭实集团、城投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杭氧集团、杭汽轮集团入围国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改革试点攻坚成效显著。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示范区、首批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等重大试点。深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全覆盖,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深化强村富民五个“百千亿”工程,累计培育强村公司524家、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27个,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4278宗。

(六)城市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杭州地铁四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钱塘快速路全线贯通,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州段建成通航,临建高速(临安於潜至建德安仁段)、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杭州段)主线建成通车,杭温铁路二期、金建铁路、杭衢铁路、高铁机场线等项目加快推进。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西线)工程、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实现开工,青山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萧山五堡闸站工程投运见效,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市水网安全能级持续提升。

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三届联盟大会在杭召开。推进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商务战略合作,引进上海优质生物医药、智能物联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超25亿元。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杭甬互认等12项年度惠民利企事项顺利推进。落实合作帮扶皖北任务,杭州宿州产业园区正式揭牌。

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成功举办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和首届良渚论坛。开展“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共组织境外拓市场团组773个,出行企业3485家次,获取订单1114.9亿元。开展“全球招商季”,赴国(境)外招商组团51个。泰中罗勇工业园吸引230家企业进驻。萧山机场东区国际货站建成并正式投运。成功举办第三届中美加佛教论坛。全国首创数字自贸区制度型开放23项举措,杭州在202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一。圆满承办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

(七)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改善

共同富裕争先创优。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获评2022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并获第一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适老化改造、村庄经营、县域共富、农民增收模式等12项经验做法被国家部委推广。落地全国首单不动产所有权慈善信托、全省首单不动产财产权益慈善信托。新入选省级共富试点3个、最佳实践7个、共富观察点8个,总量全省第一。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成未来社区134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3个、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12个。“创新多方共建机制打造农村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2022年全国12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总体满意度居第一位。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6870个(其中普惠托位5505个),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4个。新增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1671台,新(改)建综合性急救站12个。出台生育补助政策,发放孕产、育儿补助1.56亿元。推进街社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新增家庭养老床位5041张。新增老年学校71所,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98所、新增学位8.4万个,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开工建设,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85个。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68.5万平方米。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69个,惠及住户近10万户。出台杭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编制出台地方规范。出台高质量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和五年发展计划。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提质乡村数字经济,建成数字乡村样板镇(村)100个、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8家、未来农场2家。做好土特产文章,西湖茶产业、萧山特色蔬菜、余杭径山茶等首批10条全产业链基本建成,总产值约212.2亿元。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现场交易额1.7亿元、意向交易额38亿元。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6.7亿元、经营性收入154.3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96.6%。

(八)城市软实力稳步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等品牌文化活动,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推广城市”。创新打造市区两级文明驿站534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6万余场。创新推出“爱杭城”城市志愿服务品牌。举办“最美”品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连续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成功创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4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杭州艺校原创舞蹈剧目《秋风秋雨》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成功举办“相约亚运·最忆杭州”2023西湖之春等多场艺术节,推出4574个文艺赋美示范点,评定并公布了首批40个“城市艺舞台·演艺新空间”名单。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丝绸画缋”等14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位居全省第一。

文旅融合工程深度推进。全市41个国有A级景区和9个佛道教场所推出一季度“免费游”,免费金额5.6亿元,接待游客1306万人次,增长63%。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各景区景点(含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01万人次,增长34.4%;全市住宿设施共接待游客371.8万人次,增长24.8%。“杭州书房”“杭州奇妙夜”被中国旅游研究院分别评为艺术和旅游融合经典案例、2023夜间经济创新案例。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成启用。

(九)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美丽杭州建设成绩亮眼。滨江区、淳安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临安区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全覆盖。余杭区、富阳区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与黄山市联合印发全省首个跨省流域规划,创新组建钱塘江流域水环境共治共保跨省联盟;完成57个镇街“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建成29.9公里河湖缓冲带,首获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全面推进“治气攻坚二十条”,累计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5.1万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6315台,特征指标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一。杭州植物园等4个体验地入选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3个案例获2023年度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位居全省第一,其中1个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首获全省“无废城市”清源杯,“无废亚运”经验全国推广。

绿色发展举措不断创新。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统筹推进“宁静小区”、碳监测等11项部、省改革试点。“智慧办案”“浙里绿游”等“改革提升—助企惠民”系列应用场景入选第三届数博会数字政府论坛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自我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垃圾焚烧等重点企业开展“黑匣子”智慧监管试点。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生态环境领域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和清单,“环保e企管”提供预警提醒1.7万余次。

(十)城市治理卓有成效

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落实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老旧污水管道改造完成58.2公里,老旧供水管道改造完成37.2公里,市政燃气管线改造完成20.5公里,庭院管道改造完成127.6公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303个,惠及居民家庭16万余户。新增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27处、停车位18288个,“地铁口50米共停共享”补充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资源1700个。推进城市运行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累计检查点位(场所)25.1万处,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风险防范高效有序。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有效应对市民阶段性看病难、买药难,积极保障医疗救治资源,向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防疫包”204.8万份。有力应对多轮强降雨和台风“杜苏芮”,乡镇、村社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双十条”做法在全国推广。强化房地产风险防控,实现新预售项目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100%全覆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牢,“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二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不稳,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依然偏弱,居民增收难度加大、消费意愿不强,人口红利衰减,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竞争加剧、成本提升的压力,短期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用有所递减;三是新增动能和发展后劲不足,在近年优势产业企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偏慢,缺乏大的优质项目,产业集群发展仍未形成合力;四是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不少短板,优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缩小“三大差距”任重道远,空气质量改善进入瓶颈期,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探索创新,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举措,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好。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阔步迈入超大城市新征程的再出发之年,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全省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实现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安定有序。从杭州看,成功举办亚运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能级大大提升,有利于吸引优质要素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新动能。杭州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障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在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中打造新成果,在后亚运时期续写新辉煌,在迈入超大城市发展阶段创造新经验。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排了38项指标,在具体目标设置上,既体现当前发展实际、量力而行,又体现省会城市和经济大市担当,并和“十四五”规划目标、本届政府工作目标衔接。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持续走深走实,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为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注入新内涵。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中求进

1.释放各类政策综合效应。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优化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和4张要素保障清单,更加注重精准发力、落地见效。抢抓国家宏观政策加力机遇,针对国家将增发超长期国债,抓紧谋划储备好项目,全力争取最大份额,积极争取国债资金10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300亿元以上。

2.全力稳投资优结构。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产业投资项目,优化完善招大引强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全年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5个,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提速推进一批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关注钱江两岸中心、云城-云谷、大城北核心区等重点发展区块,根据不同区块定位,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最大限度加快项目落地,更好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

3.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发挥亚运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推进重大商贸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闲林埠文化休闲步行街创建省级高品质步行街,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厚仁路商业特色街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做强餐饮产业,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打造预制菜产业链,通过标准引领和链主企业培育,带动杭帮菜研发和预制菜产业全链条通畅。出台直播电商补强政策,招引和推动更多优质电商项目落户杭州。全力招引各类首店,全面宣传推广10大夜间消费场景和100个示范点位,打响“不夜天堂·乐购杭州”城市消费品牌。创建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县(市、区),打造一批窗口示范放心消费单位。

4.拓宽外贸促稳提质新渠道。深化“双百双千”拓市场活动,组织外贸团组150个,参加境外展会100场以上,办好“海外杭州”自办展,继续争取国际专业展合作资源。抢抓“新三样”、二手车等出口风口,引育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壮大全市外贸主体规模。积极协同政府部门、院校机构、专业律所、智库专家等多方力量,系统推进多主体协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发挥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发优势,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园,力争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500亿元。

(二)全力以赴优化结构,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1.聚力实现制造业焕新跨越。围绕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在产业集群化上实现新突破,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规模分别突破9000亿元、1000亿元、7300亿元、1800亿元、2500亿元。打造“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等一批专业化特色产业平台和产业新地标。做大做强功能膜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生物基材料产业。聚焦前沿技术,强化配套服务,积极引入一批制造业大项目。力争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省隐形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以上。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60家以上。

2.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再突破。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功率器件制造、封装和测试设备等优势环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国产替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拟芯片高地、全国高端芯片设计高地,集成电路产业营收800亿元以上。支持龙头企业在杭举办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网易未来大会、元宇宙产业峰会等行业大会。加快建设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和“千兆城市”,在医疗、教育、金融、政务等领域推出5个以上开放场景。

3.扎实推进服务业提质扩容。紧紧围绕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和“两地四中心”建设,推动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强化重点平台建设和试点示范作用,统筹推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试点建设,高标准推动1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积极创建省级服务业旗舰企业、龙头企业、领跑企业。开展2024年度杭州市总部企业认定,争取认定总部企业450家以上,迭代升级总部经济配套政策。

4.加快特色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开展“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试点扩面。力争全市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到7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75%以上,创建“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15个以上。放大临平区融沪桥头堡区位优势,谋划推进三个“1平方公里”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大开发区(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加快产业轻型化改造,大力支持工业上楼试点,力争全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000亩、新增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以上。

(三)持续增强科创能力,加快各类要素集聚

1.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建设环大学、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省科技领军企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增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组建市级及以上创新联合体10个以上。

2.聚力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重点推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在杭国家和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总数、取得标志性重大成果总数达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新创建概念验证中心3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省重大攻关项目、市重点攻关项目各100项以上,力争国产替代30项以上。

3.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全面建成西湖大学并支持其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国科大建设。抓好国家和省级海外引才等重大人才计划,深入实施“西湖明珠工程”。聚焦青年人才,优化提升“青荷”品牌,打造一批青创综合体,推进“青荷驿站”建设。拓展升级杭州“人才码”功能,进一步擦亮“杭州人才日”“荷桂人才厅”等工作品牌。高水平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力争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新引进(留杭)博士2000名以上,新招收进站博士后800名以上。

(四)全面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1.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迭代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百项攻坚行动。聚焦政策直达、集成速办、融资畅通、减费降本、监管准入等领域,谋划推出更多让企业有获得感的改革项目。持续抓好《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贯彻落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高质量落地杭州“举措清单”,确保“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投向民营项目比重在75%以上、新出让工业用地中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持续擦亮民营企业500强城市首位度的金名片。

2.有序推进国企改革。以突出主业、支持产业、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快金融、数据、产业投资等板块同质化整合提升,组建数据集团、人才集团、会展集团、体育产业集团等一批新公司,推进文旅板块资产整合,提高经营效率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区域战略实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挑大梁”作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群。

3.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确权登记、合规流通、沙盒监管等数据基础制度试点,加快数交所、数据发票、数联网和区块链建设,组建数据产业联盟,为争创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打好基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国家试点,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解纷试点,推进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全力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信用杭州”建设,加快在评价内容、等级标准、结果运用等方面构建统一规范的行业信用评价标准。

(五)抢抓后亚运机遇期,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1.大力推进赛会之城建设。推动全市体育场馆、会展设施资源综合利用,建成启用大会展中心一期,加快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开展“杭州会展在行动”系列活动,高质量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持续擦亮西博会、茶博会、动漫节等金名片。高水平承办2024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国际皮划艇“杭州超级杯”等国际赛事,培育杭州西湖赛艇挑战赛、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等本土品牌赛事。

2.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接轨上海,建设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打造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品牌。深化杭甬关键产业链共建,推动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联动共建,共同打造杭绍甬产业创新带。加强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宁波甬江科创区“廊区联动”。深入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高水平推进杭绍、杭嘉、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强临空经济示范区与绍兴毗邻片区临空智造联动,推进杭嘉毗邻区域合作区块开发和海河联运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杭州宿州结对合作帮扶。

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数字自贸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数字贸易地方立法,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标准,加快“中国数贸港”建设,打造数字贸易最强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招引国际专业组织总部或分支机构5个,推动在杭设立外国驻华机构代表处。精心办好第二届良渚论坛,全面构建国家文明对话的开放平台。扎实推进杭州国际友城馆和数字孪生城市国际友城平台建设。积极招引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代表处(亚太总部)等国际专业组织、世界500强企业亚太(中国)总部落户杭州。

(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优化升级生活品质

1.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西部区、县(市)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农村职业经理人招引政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村集体经济基本实现“8050”目标。打造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域富民优势特色产业链10条,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加快农村数字新基建,发展数字智慧农业。提升和美乡村品质,新建美丽乡村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40个、数字乡村样板镇(村)100个。新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20个。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成1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体验收。

2.推动社会事业扩面提质。持续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盘活国有资产、社区闲置公共空间,高水平打造城乡社区民生幸福共同体,争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试点城市、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建成杭高临平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加快推进市一医院城东新院区建设,力争市四医院迁建项目开工,深入推进西部区、县(市)三甲医院创建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全面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试点支持力度;持续推进老年食堂建设,支持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春雨计划”,创新推出提升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生活品质举措;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谋划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协同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市域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化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建设,多渠道筹集建立病贫无忧暖心基金,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合理医疗费用梯次减负和兜底保障工作。加快医康养有效融合,每万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达到17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4.5%,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70%。加快完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配租+配售”的住房保障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第二轮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00个。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开展低收入群体就业攻坚行动。

(七)厚植人文品质魅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1.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持续推进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等申遗,写好“茶非遗”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爱情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建设,全面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精心做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办好杭州文史论坛,充分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组织开展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对5个人类非遗项目实施保护行动,推进非遗工坊体系建设,提升非遗体验点品质。

2.提升文化服务能级。加快建设杭州博物院、群众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全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拓展公共文化新空间,建成70家“邻里阅读空间”,持续擦亮“书香杭州”金名片。实施文艺精品培育创作工程,探索杭州“文艺赋美”星火基地创建,探索与协作地区、援建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大对演艺新空间的扶持力度。围绕“三江两岸”等重点项目,开展新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开展“宋”福杭州年、杭州奇妙夜、“市民艺术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3.推进文旅创新发展。结合“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专家等智库力量,升级打造后亚运时代城市漫步文旅品牌和“晨经济”品牌,探索推出“144小时免签游”国际体验项目。积极引进、组织承办国际国内顶级文体活动。开展“杭州文旅境外推介官”选拔和培养。升级改建杭州文广旅游网,建成7个语种9个网站的网络宣传矩阵,运用杭州文旅四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持续讲好杭州故事。

(八)加快建设美丽杭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绘就美丽中国样本新画卷。推进落实第五轮“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以国家数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打造生态环境智治标杆市。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充分完善全域全网格全物种调查,探索建立相关数据库。组织开展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业园区2个、工厂100家。

2.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新成效。持续运用亚运保障的成功经验,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各类涉气污染物源头减排。争创水环境功能区全国试点,确保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突出重点行业开展“无废集团”创建,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国际交流合作,力争首批建成国家级“无废城市”。

3.打造生态科技创新新高地。制定环保产业攀高升级实施办法,助推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助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谋划建设观测能力全国领先的大气质量超级观测站。加快推进自动监测站智能机器人运维扩面推广。谋划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新建1个以上综合监测站。深化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健全完善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协作机制。

(九)织密安全防护网络,保障社会平安稳定

1.切实守护城市公共安全。深化城市大脑2.0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动与实体城市实时交互,以数字赋能铸牢城市安全屏障,打造“数字治理第一城”。坚持预防为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城市安全联合值守机制,提升灾害风险防控应对能力。

2.有效识别控制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快风险楼盘处置,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投资交易平台、私募基金、虚拟货币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预警处置,牢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

四、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市本级投资项目安排

为更好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对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市本级投资项目安排,也一并报告。

(一)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按照“总量稳定、质量优先”的原则,2024年计划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881个,其中实施项目786个,预备项目95个。实施项目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31个,续建项目525个,建成项目130个,年度计划投资2068.5亿元。

1.分行业领域安排

对照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九大领域,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分类梳理如下:

(1)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域:加快推进环球新材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年产能12GWh动力电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共计425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21.5亿元,投资占比44.5%。

(2)科技创新强基领域:加快推进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目山实验室等共计16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9.5亿元,投资占比1.4%。

(3)交通强省领域:加快推进地铁四期工程、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工程等共计35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9.5亿元,投资占比20.8%。

(4)清洁能源保供领域:加快推进建德抽水蓄能电站、桐庐抽水蓄能电站、大唐浙江富阳万市200MWp光伏复合发电等共计7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8亿元,投资占比0.7%。

(5)水网提升安澜领域:加快推进淳安秋口水库、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杭州市段)等共计2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0.4亿元,投资占比2.9%。

(6)城镇有机更新领域:加快推进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复兴路)、康良路(京杭大运河-运溪高架)工程一期等共计6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71.4亿元,投资占比8.3%。

(7)农业农村优先领域:加快推进桐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余杭宏盛粮油生产加工产业园等共计7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4亿元,投资占比0.4%。

(8)文化旅游融合领域:加快推进萧山城市文化公园、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启迪冰雪荣耀之城等共计24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2亿元,投资占比2.0%。

(9)民生设施领域:加快推进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浙大二院萧山院区、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等共计192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0.8亿元,投资占比19.0%。

2.分地区安排

各区、县(市)安排重点建设实施项目666个,年度计划投资1364.6亿元,占全市比重66.0%;市本级安排120个,年度计划投资703.9亿元,占全市比重34.0%。

(二)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安排

2024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安排项目534个,年度计划投资532.3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95个,新开工项目118个,续建项目183个,决算项目38个。按资金来源分类,市本级财政出资项目181个,年度计划投资336.5亿元;市属国有公司利用土地出让收益建设项目353个,年度计划投资195.7亿元。分领域安排如下:

(三)加强项目协调服务

抓好落实单月调度机制,强化项目服务和进度晾晒,形成全市上下贯通、合力推进项目的良好局面,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开工和投资放量,为实现全年投资目标提供坚实项目支撑。加强向上争取项目储备,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清单,争取上级各类要素资源支持。重点围绕中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渠道,加大力度、主动谋划,不断做大向上争取的储备项目清单,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保障。

各位代表,2024年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来源:   作者:   编辑:林海燕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