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三驾马车”有“龙头”江干延伸党建“神经末梢”到小区
发布时间:2020-08-25 10:05:00

“自从小区物管、城管、市场监管一起来管了以后,我终于可以开窗通风了……”家住蓝天城市花园7幢的居民吴世妹,心里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原来,以前7幢底铺开着好几家小饭店,油烟问题一直是楼上业主的矛盾焦点。

今年夏天,江干区闸弄口街道蓝天社区先行先试,在蓝天城市花园小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小区网格、物业、业委会、邻里坊、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成立“统合型”小区党支部,下设“邻里坊”、物业服务、文艺社三个党小组,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

拿7幢油烟问题来说,“邻里坊”党员将业主和商铺需求一一收集,物业服务党小组则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商铺违规将油烟管道安装到污水管道排放口这一问题症结。

对此,小区党支部协调物业、社区、综合执法中队等力量,组织行政执法人员上门开展联合执法,将油烟管道进行强制拆除,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叫好。

“党组织、业委会、物业,这‘三驾马车’都是为群众服务的,小区党支部让‘三驾马车’有了‘龙头’,集合各部门、条线力量,协同解决群众关心的‘难事’,让协同共治不再是难事。” 蓝天城市花园小区支部书记王强说。

居民小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撤村建居后的回迁小区、新建商品房小区和老旧小区成为江干区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形态。

江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形态发生巨大变迁,传统的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开始出现诸多问题和矛盾,比如一个社区下面有好几个小区,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很难在小区形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有的社区常年在与各个小区物业、业委会之间形成的三方治理架构中疲于奔命,另外还有小区有网格、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多个党支部,但真正碰到棘手问题时,小区没有一个党组织牵得了头。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区在防控工作中出现小区自转失灵、社区手忙脚乱的情况,充分暴露出小区治理的“空心化”问题。

在江干区,这些问题将得到一一破题。今年以来,江干区试点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可行方式和实操路径,靶向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单元,通过重塑治理机构、重组人员配置、重构运行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有效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蓝天社区就是其中一个试点,两个月下来收获不少成效。

比如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工作,“邻里坊”党小组的7名党员们当上了垃圾分类劝导员,除了每天志愿指导居民们的垃圾分类,还会定期上门检查宣传垃圾分类新规则。此外,小区党支部为了充分调动骨干党员核心力量,推行“日碰头、周例会、月活动、季研判、年评比”运行机制,将垃圾分类、平安巡防、矛盾调解等群众身边的“小事”,落实到支部工作中,通过“党建双强”比学赶超,充分调动各党小组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为了推行“最多跑一次”向居民楼道延伸,蓝天城市花园小区党支部还成立了一支“红色代办队”,每个楼道明确1名党员代办员,为特殊困难人群开展代办服务,内容包括申请高龄津贴、申请低保、办理残疾证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钥 通讯员 江燕 何旖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