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新阶段,面对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衢州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地处浙西的衢州进一步打开山门,全面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生态示范、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创新协同、服务融合等方面谋划新突破。
东融西进,开放开发;借势借力,借智借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对衢州的引领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东南形胜,今更胜昔。这一年来,衢州多了一条条不断连通的“路”、一个个不断叠加的“圈”、一张张不断织就的“网”、一幅幅不断绘就的“图”。
打开大通道
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
近日,总投资32亿元、全长215公里的衢州市美丽沿江公路全线贯通。该公路连接起衢州市6个县(市、区),是全省线路总长最长的沿江公路,也是衢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构建“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的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
依托四省通衢区位优势,建设海陆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构筑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网络,衢州正抢抓有利时机,以更高的格局谋划自身发展定位,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翻开2020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线推进杭衢铁路建设、开工高铁西站枢纽工程、建成开通衢宁铁路、加快杭金衢高速拓宽……众多交通大项目占据着重要篇幅。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杭衢铁路。在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围绕2022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杭衢铁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在今年1月份完成铁路施工招标,4月份随着二标段开工,杭衢高铁衢州境内所有的标段正式开工。”作为杭衢高铁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杭衢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添相告,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对工期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特殊情况,大家积极应对、迅速行动,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作为衢州建市以来总投资最大的战略性项目,杭衢铁路(建衢段)还是我国首条采用“PPP+EPC”(社会融资+总承包)模式运作的高铁项目,同时也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它北至杭黄铁路,中连九景衢铁路,南接沪昆高铁,线路全长约130公里(其中衢州市境内78.886公里,建德市境内52.027公里),设计时速目标值350公里,共设建德东(建德)、建德南、龙游北、衢江(预留站)、衢州西、江山等6个车站,计划2022年与杭州西站同步建成。杭衢高铁(建衢段)建成通车后,杭州至衢州的铁路通勤时间将缩短到40分钟左右,对于提升衢州交通枢纽地位、推动衢州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拉近长三角主要城市间时空距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大通道打开在即,公路网体系走向融合。“除了杭衢高铁,杭金衢高速拓宽、351国道、杭淳开高速等项目都在加快推进,近期我们正努力与国家发改委沟通,争取将浙西航空物流枢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近期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项建批复。”衢州市发改委主任王盛洪相告,十四五期间,衢州市将逐步构建以航空物流产业为核心,空、铁、公、水交通网络为支撑的全方位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对接大湾区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有形通道”不断打开,“无形通道”也正持续拓宽。
衢州充分接轨上海,融入杭州湾,联通粤港湾,推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产业平台,而“飞地”作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主平台、主战场,实现了无缝对接。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其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聚集了国内前沿的生物医药技术。2015年,衢州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自己的孵化基地,以“创新飞地”的模式,将孵化基地打造成为衢州接轨高精尖技术的桥头堡。今年3月中旬,入驻孵化基地的浙江柏拉阿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新药PA1010片,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增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标志着该药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依托“飞地”,衢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不断汲取优质创新要素。借风启航,聚智发力。近年来,以阿里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先后落户衢州,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德(衢州)生物科技中心、中兴克拉物联网等高新项目也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19年,衢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72亿元,同比增长15%,数字经济成为衢州换道超车的领跑产业。
为加快推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今年初,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在衢州举行见面会和签约仪式,携手共建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发挥校地优势资源,推进深度融合和合作共赢。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是全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从2019年年初开始,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多轮对接洽谈,最终达成了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的协议。该院将聚焦数字经济、公共安全技术等领域,对接衢州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建成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让科技创新的要素和资源在长三角区域间更好地流动,帮助企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跨区域对接、合作,是实现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切实需要。作为中国电子化学品材料基地、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大基地之一,衢州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企业培育等为突破口,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为衢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据了解,目前首批布局创建的3个省实验室进展顺利,之江实验室正在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浙大同余杭合作的生命健康实验室5年内预计投资60亿元,前期已经投入36亿元;阿里实验室由民企投资,原则上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该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衢州市将围绕省实验室建设有关要求,深入谋划,实现以省实验室的建设支撑未来衢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初衷,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产业一体化发展。”
服务大民生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以前门诊不能报销,都是回老家后到医院配药再带回上海。现在方便了,在上海门诊可以直接刷卡报销,不用两边跑。”如今,衢沪两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实行了直接结算,这是衢州继实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刷卡结算后,又实现与上海市的异地门诊费用刷卡双向直接结算的便民措施,这也是衢州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举措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人们享受到更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
百姓少跑腿,背后靠的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多跑路”。近年来,衢州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衢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统筹推动各类“一件事”联办、全力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掌上办事之城”和“信用示范之城”,取得了积极成效。围绕“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从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角度做好“一件事”梳理,推进每项“一件事”联办改革所涉及的事项最小颗粒化、材料清单最简化和办事流程最优化。在国家发改委对全国首批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测评中,衢州位列北京、厦门和上海之后,排名第四。
近日,在浙江省个人“信用码”杭衢试点启动仪式上,个人“信用码”在杭州、衢州先行试点上线。从5月1日起,杭州和衢州市民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蓝码和绿码用户就可在两地享受多家酒店、民宿、农家乐和景区等方面多种的折扣优惠。
据了解,这一举措是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下,结合“健康码”成功经验,在信用浙江建设推进中的又一创新成果。省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信用码”互认与应用的试点,将打通各地信用分之间的城市边界,形成统一的城市间信用分互认标准,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信用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数据跑腿”来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根除“奇葩证明”“折返跑”等疑难杂症,真正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成为长三角各地下一步改进政务服务的共识。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优势,衢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去年5月份,上海论坛绿色金融高峰圆桌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会上,衢州学院、衢州市金融办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联合成立“复旦-衢州绿色金融研究实践基地”,共建浙江(衢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和中国(衢州)绿色金融培训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服务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今年4月份,树兰(衢州)医院项目在衢签约,这标志着衢州市与树兰集团就建设“树兰(衢州)医院”项目达成共识,标志着衢州市与树兰集团的合作将开启新阶段。仪式上,衢州市卫健委与树兰集团签署《建设树兰(衢州)医院合作协议书》。据悉,树兰医院将租赁衢州市人民医院原钟楼院区和浮石院区的房屋资产,投资创办树兰(衢州)医院,注册树兰(衢州)医院有限公司,总投资4亿元,性质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拟建床位800张。
近年来,衢州紧抓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百姓畅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释放的民生红利。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衢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一个有强劲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正在长三角崛起。
打造大花园
建设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衢州市地处钱江源头,是浙江省的绿色生态屏障,置身于长三角一体化中,衢州加强市域统筹,努力建设大都市圈的绿色卫城。
“快看,游轮来了!”5月18日下午,在一片欢呼声中,满载着258万衢州人民通江达海、水运复兴梦想的“衢州有礼”号游轮徐徐驶入衢州市区信安湖水域,顺利停靠水亭门码头。
此次首航开通的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起点位于杭州滨江码头,沿钱塘江溯江而上,经富春江、兰江、衢江,串起了沿线3个地市最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了250多公里美丽航道内涵,为整体打造千里钱塘江黄金旅游线,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串珠成链、连线成网补上了最后一环,填补了杭衢水上游轮产品的空白,打开了杭衢水上旅游的通道,铺就了杭衢一体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近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目标蓝图,以“守牢浙江生态屏障”为己任,持续打好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更以“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宜居宜游宜业环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全省大花园核心景区和国家东部公园的一流生态环境质量,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同时,衢州以建设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共建长三角旅游合作机制,共推旅游精品路线。
去年10月份,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暨第十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黄山携手衢州,签订联合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线合作项目的协议,联合培育沿线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共同打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品牌,进一步提升杭衢黄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识别度。相比黄山、杭州,衢州在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上远不及两地,但是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近年来衢州旅游异军突起,景点设施日益完善。杭衢黄三地的牵手,对于提升长三角旅游体验,构建以“名湖—名城—名山”为主线的长三角旅游线,具有不可或缺意义。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去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衢州召开。由四省十九市共同发出的《衢州倡议》也得到与会代表的纷纷响应。倡议中提出,浙皖闽赣四省将共同推动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一体化公共服务提升、打造主题性旅游精品线路、开拓多层级客源市场、促进协同发展改革创新、构建议事合作交流机制,提升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战略地位。
4月28日,300余名游客乘坐D9525次“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站出发,奔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衢州开化,拉开了“拥抱春天·乐游开化”长三角国民休闲旅游节的序幕,标志着长三角首趟春季旅游专列成功开行。
旅游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衢州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保联治,畅通“两山”转换通道,构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作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钱江源国家公园公园区域有界,但动物活动、植物生长无界。如何实现跨区域共同保护?
连接浙江开化和江西婺源的大鳙岭,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横跨两省,村民共饮一河水,同说一种方言,两省一家亲。走在村子里,会发现两种不同的门牌——“长虹乡霞川村河滩自然村”和“江湾镇东头村河滩自然村”。前者属于浙江省,后者属于江西省。
在大鳙岭之上,800亩由江西省管理的山林插花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之中。“一片林子分属两省,联合保护势在必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1月底,长虹乡和江湾镇签署了生态保护协议。2019年5月,霞川村与东头村率先达成共识,创新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跨省联合保护站,以权属不变、属地管理为前提,配备巡护设备,共建巡护队伍,共同开展社区发展、特色经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