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城-黎平 东风入黔系黎民
发布时间:2020-07-31 11:11:51

东风入黔系黎民,侗疆苗岭拔穷根。

下城,地处省会城市中心,黎平,深居侗疆苗岭腹地,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城携手黎平,立足“黎平所需,下城所能”,谋定而后动,打出了育品育人育市场、助学助医助就业、扶贫扶智扶志气的战略性扶贫“组合拳”。

优秀的幼儿园园长传播着全新的幼教理念、高标准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周边百姓寻医问药、山凤凰关爱基金助力山沟沟里飞出更多金凤凰、援建扶贫工厂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业……近三年来,下城区全面调动优质资源既“输血”又“造血”,带领黎平贫困百姓“拔掉穷根”奔向好日子。

下城区委书记刘颖、区长柴世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琴、区政协主席陈晨等先后率团到黎平开展扶贫协作工作。黎平县委书记周文锋、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春雷等分别带队赴下城区考察交流。两地高层联席会议签订了《下城区·黎平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黔东南州黎平县人民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备忘录》,明确了2018年-2020年下城助力黎平脱贫攻坚协作战略。

刘颖要求,下城区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带着真感情,把黎平的事当作下城自己的事,把黎平的扶贫项目当作下城自己的项目,尽下城之力,助黎平腾飞。

狠抓产业“造血” 育品育人育市场

黎平县农产品展销中心里一罐罐的鲜酸酱颇为畅销,36岁的黎平岩洞镇人吴应磊是这家主营鲜酸酱等特色农产品的贵州侗寨记忆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我们这里人喜欢吃酸辣但以前都是自己调的,所以难以保存,我们公司生产的这个鲜酸酱就是针对这样的需求。”

贵州侗寨记忆食品有限公司得到下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支持,在岩洞镇铜关村建起了鲜酸酱加工扶贫车间,采取“公司+农户”模式,鼓励农户种植辣椒、小西红柿等农产品,已带动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辣椒和小西红柿千余亩,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后期还将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感谢下城扶贫资金出资94万元帮我们建起生产车间,今年预计销售量达200吨。”吴应磊说。该项目利益联结135户贫困家庭,去年至今已分红6.75万元。

不仅项目得到了帮扶资金的支持,去年吴应磊还被安排到杭州进行了系统的电子商务培训。为了“反哺”家乡,吴应磊决定今后每卖出一瓶鲜酸酱便向山凤凰关爱基金捐赠0.1元。销售鲜酸酱的黎平县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也是下城区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

黎平县地域面积达4441平方公里,坐拥70万亩“两茶一药”,却因品牌、营销等因素无法变现;该县志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强县,却因业态、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针对这些守着“金饭碗”却吃不到“好饭”的问题,下城区为他们开出了一帖“良方”——打造育品、育人、育市场“三育工程”。“只有帮助他们把产业做好了,才能真正把‘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下城区前往黎平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周国江说。

“三育工程”从源头解决黎平偏远欠发达地区农产品“有优无市、有质无量、有品无牌”难题,用“育品、育人、育市场”一一对应黔货出山和产销对接环节中“卖什么、谁来卖、卖给谁”的问题,充分挖掘了黎平本地产业资源禀赋,依托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帮助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侗家七仙女直播带货、支持“两茶一药”主导产业、组织新农人电商培训、举办茶叶采摘、加工技能培训班……两年多时间里,下城区将80%以上援助资金投向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务工和分红联结共带动贫困人口12284人增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8期,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266人;通过精选黎平优质农副产品登录电商平台线上销售,2018年以来,黎平县销往东部地区农特产品销售总额已达11218万元;通过设立全市工会疗养基地、黎平全域旅游“1+5”精品线路推广,接待杭州游客人次大幅增加,仅肇兴侗寨2019年就接待杭州游客6000余人次。

聚焦移民“后扶” 助学助医助就业

宽敞明亮的校舍、丰富齐备的设施……这就是拥有4200平方米的黎平龙形幼儿园,也是下城区援助黎平易地搬迁移民的一个教育项目。“这么温馨的学习环境,放在杭州也是一流的。”记者不禁感叹。“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黎平的示范性幼儿园。”来自下城区星辰幼儿园的挂职干部章瑛园长充满自信地说,“除了园区硬件投入,我们更注重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给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个好习惯,圆一个梦想”。章瑛和另一位来自下城区的副园长胡飞虹还共同办起了“幼教名师乡村工作室”,引领全县幼教工作者把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龙形幼儿园所在的龙形社区是黎平县集中打造的一个移民社区,为了加大对下山进城的易地搬迁移民“后续扶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下城区在这里为他们建起了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办事大厅、扶贫工厂等。吴桥平正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里做车工,原来住在罗里乡樟溪村,房子在半山腰,如今他移民至龙形社区,一家三口人分到了60平方米的移民安置房。“政府给我分了房子,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今年我的小儿子也出生了,真的太幸福了。”

黎平地处山区,易地移民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下城区大力支持黎平的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三就一保”举措——投入700万元建设4200平方米的城关第六幼儿园,投入253万元建设1600平方米的城北卫生服务中心,投入196万元建成杭黔扶贫协作产业园龙形社区工厂,投入80万元对龙形社区服务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完善,全面解决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公共保障服务问题,提升易地移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截至目前,下城区共投入3105万元用于发展移民社区产业、就业和社会事业。另有1823万元的产业项目以异地发展产业的形式,提升何家庄等5个移民社区居民后续扶持工作。

精准发力拔“穷根” 扶贫扶智扶志气

去年夏天,黎平雷洞乡有了第一位瑶族女大学生吴新美。她考上大学的事轰动了全村,村民们盛装打扮,和下城来的扶贫干部们敲起锣吹着笙把8000元奖金送到了她家里。吴新美目前就读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今年7月,她在村里当了一个多星期的代课老师,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她越发有了动力:“毕业后,我要回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为家乡教育培养更多的‘山凤凰’。”

“让她们知道读书比出嫁更风光,走出大山,拥抱更好的人生。”下城区扶贫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在黎平的一些村寨里,受传统观念和现实环境影响,重男轻女、早婚早育等陋习仍难革除。为从深层次解决这看得见的“贫困循环”问题,下城区发起成立山凤凰关爱基金,资助黎平山区女学生继续学业。

不仅大力支持贫困学子求学,三年来下城区还为黎平提供了全面化的“智力支持”——为贫困群众创办“八点半夜校”,动员下城企业家到黎平深度贫困村出任“名誉村长”,派出骨干教师组成帮扶团以“组团式帮扶,项目化推进”的形式助推黎平教育发展。

比如:为了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村企合作升级版,下城区聘任数十名杭州企业负责人为黎平县贫困村“名誉村长”,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杭州东恒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荣就担任了九厥村的名誉村长,他已经先后两次到黎平,不仅捐款300万元,还为九厥村修建桥梁、为村内学生助学捐衣。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截至目前,下城区共选派39名优秀党政干部、专技人才和多批专家团队,形成项目帮扶团、教育帮扶团、医疗帮扶团到黎平开展组团式帮扶,凝聚合力发挥“1+1>2”的成效。以多种形式为黎平培训党政干部2591人次,培训教育、医疗、电商、农业等领域人才4736人次,黎平选派171名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赴下城区各个领域开展挂职学习。 

大事记

落实一个帮扶协议

2018年5月,下城、黎平签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派驻工作组到位,三年投入帮扶资金1.36亿元

打造一个疗养基地

2018年7月,黎平肇兴侗寨旅游区成为首批杭州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三年累计接待杭州游客3万余人次

成立一个关爱基金

2019年3月,启动“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精准助力山区女生,累计募集爱心款778万元

建设一批就业基地

2019年9月,杭黔扶贫产业园龙形社区工厂投入运营,在杭建立10家劳务输出就业基地

聘请一批名誉村长

2019年8月,32位东部企业(单位)负责人出任黎平深度贫困村“名誉村长”

发展一批主导产业

2019年12月,天麻育种种植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三年投入产业类项目资金1.15亿元

选育一批扶贫产品

2020年3月,县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启动“周末赶集”活动,累计销往东部地区1.1亿元

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2020年4月,引进浙江久晟油茶在黎平建设万吨油茶籽深加工项目正式开工,三年引进投资5.7亿元

开展一系列社会帮扶

2020年1月,开展“温暖小脚丫”“携手抗疫”等社会帮扶活动,杭城各界捐赠总计达到2236万元

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2020年5月,下城、黎平两地互派55名干部、专技人才交流学习。三年来为黎平培训党政干部2591人,教育、医疗、电商等领域人才4736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许卓恒 柳景春 马林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