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喂鸡是熊英每天的必修课
早上6点,伴随着阵阵鸡鸣,熊英又开始了一天的养鸡生活。在她身边,一大群毛色鲜亮的鸡正欢快地抢食,熊英为它们准备了玉米、菜叶等。“它们还会自己到山上找虫子吃呢!”熊英笑着说。
熊英是侗族姑娘,她的家在贵州省天柱县社学街道金山村的一个山坳里。整个山坳就他们一家人,有种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而她养的鸡整天满山遍野地跑,于是有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马拉松鸡。
其实,熊英原本的生活离养鸡很远。当年,熊英考上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村里仅有的两名大学生之一。因为要供她读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后,熊英被分配到贵阳一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担任技术员。“那时,我就想努力工作,让全家人的日子慢慢好起来。”熊英说。
天有不测风云。工作三年后,熊英计划的奋斗之路被一场意外打乱了:母亲生病需要人照顾。孝顺的熊英毅然辞掉工作,回老家照顾起妈妈。“爸妈供我读书已经付出了所有,我必须承担起我的责任!”熊英坚定地说。
辞职回家后的熊英在照顾妈妈的同时,还从妈妈手中接过了养鸡的担子。“妈妈养的鸡不多,也就几十只,但多少可以补贴家用。”熊英告诉记者。
辞职回家没了稳定收入,如何生活成了熊英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帮妈妈养鸡的过程中,她看到了商机:城里人喜欢吃土鸡,办个养鸡场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于是,熊英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山林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养鸡场,成了天柱县为数不多也最为稀缺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从此,她与鸡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造飞机到养鸡,熊英通过不懈努力,一步步完成了角色转变。熊英的养鸡场可以同时饲养3000只土鸡,一年出栏6000只,以每只土鸡130元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养鸡场年产值近80万元。
原本,熊英养的鸡不愁销路。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村子封了,饲料短缺,活禽禁止售卖……熊英养的土鸡滞销了。
“当时,我睡不着、吃不下,多亏有胡县、汪校、刘总的帮助,让我的鸡卖出去大半。”熊英笑着告诉记者。
熊英口中的“胡县”是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天柱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彪,“汪校”是余杭援派的专技人才、临平职高计算机部副主任、挂职天柱职业学校副校长汪赟,而“刘总”是贵州联合润农畜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兰凯。
汪赟告诉记者,熊英的养鸡场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熊之家”,是杭州(余杭)电商助农基地孵化的首个项目。杭州(余杭)电商助农基地由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天柱工作组联同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依托政、校、企资源共同创办,利用余杭在电商产业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为天柱的农产品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打通一条“线下组织+线上销售+物流通达”的黔货出山渠道。“这样就形成了电商助农促创业兴产业的长效脱贫机制。”汪赟说。
搭建好线上销售渠道后,胡彪又忙着打通土鸡走出天柱的线下通道,帮助熊英拓展屠宰、检疫、仓储、物流渠道。熊英的土鸡从活禽交易转向生鲜交易,销售市场从周边拓展到更远区域。在此过程中,刘兰凯的屠宰场以最优惠的价格为熊英屠宰活鸡,减少其成本支出。
作为杭州(余杭)电商助农基地孵化的首个项目,胡彪和汪赟都倾注了不少心血。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天柱县扶贫办副主任姚垚更是一有时间就跑熊英的养鸡场了解情况。“在贫困地区,返乡大学生创业很不容易。他们有知识、有想法,我们帮他们打破瓶颈助力创业,在他们脱贫的同时,对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姚垚说。
今年5月,余杭对口帮扶天柱工作组邀请“余杭滴水公益”鹿丫丫主播直播卖鸡。直播当日,在线峰值逾3万人,点赞2.6万,成交889单,成交额达108882元。
熊英自己也报名参加由余杭对口帮扶天柱工作组主办的致富带头人(电商)培训班,系统地学习电商和网红经济的相关知识。学习结束,她经常和当地网红主播在线推销自家养的“马拉松鸡”。
“创业不容易。不过,我已触摸到了美好的未来!”熊英仰着脸,满脸幸福地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