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化惠民 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0-10-23 09:22:42

萧山日报 河上镇伟民村村民胡浙红,三年多前从无锡返乡。她说,如今自己平日里几乎不出河上,生活圈变小了,幸福感却变大了。在胡浙红的幸福“源泉”里,文化占了很大一部分。

胡浙红的家乡河上,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这里村村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建起萧山抗战纪念馆、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文化氛围越变越浓。

胡浙红在河上游客中心当讲解员,还是村里的文化员。平日里,她的工作就是向游客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除此之外,她喜欢跟年纪大的村民交流,挖掘更多河上文化。传统美食文化就是其一。由此,胡浙红还把她的母亲带入了“文化圈”。

从前,萧山在外人眼里,经济发达,文化味似乎总是少了一些。而今,文化在萧山变得“生活化”。

打造“三大品牌”全方位提升软实力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城市书房遍地开花,“文化管家”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萧山大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质,强化文化惠民,让每一个生活在萧山的人感受到了“萧山的温度”,越来越多像胡浙红一样的普通人有了文化获得感,并从中触摸到了萧山的“诗与远方”。

文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创萧山品牌、文明城市品牌这“三大品牌”,萧山正努力实现文化的“蝶变”。

8000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萧山这座城市熠熠生辉。近年来,萧山深入挖掘古越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跨湖桥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等五大文化脉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就在不久前,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义桥正式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并成立了“中华诗词渔浦研究创作基地”;蜀山街道积极打造“知章故里”文化IP,《浙东唐诗之路·诗狂贺知章》在知章村开拍。作为浙江着力打造的“四条诗路”中,“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的汇集地,萧山大力推进三条诗路建设,诗路文化“金名片”不断被擦亮。

而文化的引力,正将创新的资源、创新的能量引向萧山。例如,浙江省油画院跨江而来,在湘湖畔安家落户,未来将打造成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文创平台。不断壮大的文创产业,成为萧山“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同时,那些融入生活的文创产业,也为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文明则是城市的外衣。如今,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新画卷在萧山徐徐展开。从礼让斑马线,到移风易俗、文明餐桌……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成为新风尚。通过打造文明城市品牌,城市文化软实力全方位提升。

借“亚运东风”树文化“金字招牌”

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对萧山来说,这不仅仅是家门口的体育盛会,更是萧山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盛会。萧山“立志”:最大限度发挥亚运的文化展示效应,着力打造展现亚运风采、彰显萧山风范的文化品牌。借助“亚运东风”,萧山将迎来文化“蜕变”。

通过不断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一个更具影响力和辨识度的萧山,已经呼之欲出。接下来,萧山将持续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加强浙东运河萧山段综合保护,做好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加快建设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高质量建设一批萧山籍名人馆,有序做好非遗传承,积极创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萧山文化“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浙江省油画院的落地,对提升湘湖和萧山的艺术品位、艺术能级,丰富钱塘江南岸的艺术机构布局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个文创萧山品牌的“落地生花”,为萧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萧山还将深化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数字文化等新兴业态,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奥体(湘湖)发展极等,同时将进一步加快文创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创品牌和产品,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高质量联动发展。

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城市更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力与竞争力。萧山将积极开展亚运文化国际交流,做好亚运元素、萧山元素融合展示推介,不断打响“五个一”城市品牌。此外,广泛开展“携手迎亚运、共建文明城”系列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全民志愿工程,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让城市文明再上新台阶,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亚运“洗礼”下,一个更有文化魅力和文明涵养的“国际萧”,正款款走来。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何可人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