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浙江乡村样本】松阳乡村的小日子又甜又暖
发布时间:2020-10-23 10:18:16

尽管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一度面临着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人口流失、文化断层等困境,但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的乡村,充满了希望。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在松阳,乡村的价值被人们重新加以审视,乡村的绿水青山作为稀缺资源,让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

松阳的乡村,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也书写出一个个奔向小康的动人故事。

恢复乡村造血能力 “上田模式”新实践

时光回到2019年,坐标松阳县三都乡上田村。

作为松阳乡村振兴改革试点,村里号召村民们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发展致富。

45岁的上田村人宋建琦响应号召,将自家的4亩茶叶地、养鸡的200平方米毛竹山拿了出来入股,另外还入股了资金1000元。

人心齐了,村子就有了希望。“上田模式”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短短一星期,90%以上的村民都签了入股协议,乡村振兴改革的序幕就此徐徐拉开……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村里的发展变化超乎了大伙儿的想象。通过植入民宿餐饮、生态农业、乡村工坊、文创产品、休闲体验、游学培训等新型业态,上田村成为一个集精品民宿、文化体验、有机农耕、乡村生活为一体的乡村社区综合体。去年10月1日作为松阳第一家集体经济的民宿综合体营业以来,原先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加入运营等工作。

村子附近山上的生态农业基地种起了水稻、茶叶、茭白,未来还要种植中药材,再套种橘子树和猕猴桃,山林间的生态鸡也养起来了,村里的农场也办了起来……而且这仅仅是一个起步,接下来村里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和松阳县强村公司一起带领村民们挖掘乡土民俗文化,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上田村,成了一个既能承载起人们心中浓浓乡愁,又能发挥村民主体地位,激发村民发展原动力并带领村庄发展实现共同致富的实践地。

这种构建以村民为主体,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等要素为基础,地方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农村经济业态,实行“村民入股+保底收益+优先就业+按股分红”的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共同富裕的“上田模式”,在振兴乡村,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上田村综合体自2019年10月开始试运营以来,已接待各类游客1.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6余万元,单今年国庆期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21万元。部分村民通过参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餐饮服务等产业发展各环节,月均增收2000余元;村里67户农户和村集体分别获得平台公司分配的保底收益6.6万元和10万元。

乡村的“造血能力”被真正培养出来了,乡村的生命力也不断恢复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发展模式也在松阳大东坝镇山头村的白老酒工坊和蔡宅村豆腐工坊同步进行了试点,发挥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保障了农民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了共同富裕。

最美悬崖书店一鸣惊人 文化动力撬动山村蜕变

平均海拔750米的陈家铺村,位于松阳四都乡,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低落差达200多米的崖居式村落,在一百多棵参天古树的环绕下,美不胜收。

陈家铺,很自然地成了许多人摄影、绘画和艺术创作的理想目的地。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当地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也开出了更美的文化花朵。

陈家铺吸引了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南京大学教授、建筑师张雷,杭州亦舍酒店创始人雷晓华,飞茑集创始人夏雨清等一批优秀人才集聚陈家铺,让这个小山村绽放出了更璀璨的光华。

因为独特的美,陈家铺平民书局被誉为“最美悬崖书店”,一经推出就一鸣惊人,成为国内知名的书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书局的火爆也带动了村子餐饮、民宿、咖啡厅等多种业态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动能。

与此同时,陈家铺村通过合作社、村集体、企业把闲置土地、闲置资金、闲置劳动力等有效组织起来,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产业体系有效连接,让农民享受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实现了可持续增收。

拿陈家铺的番薯干来说,小小番薯干也成了当地特别畅销的农特产品,带动了村民们的致富。

多年前在外创业的陈家铺村民鲍朝火回到村子,并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看到陈家铺村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同时,也唱起了陈家铺农特产品的生意经。

因为高山和当地土质,陈家铺的番薯素来香甜软糯,口感很好。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成立了番薯干合作社。鲍朝火号召村民们一起加入到番薯干合作社中来,通过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收购、统一工艺、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通过村里的民宿、游客等资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销售番薯干,村里的番薯干实现了大卖,成了当地有名的农特产品。番薯干的附加值也增加了2.5倍,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增加了2000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了2万元。

除了番薯干,村里各类的农特产品也越来越畅销。2020年,5家精品民宿已经向低收入农户认购了150只高山生态鸡,12000斤番薯,预计可以为每户低收入农户增收2000-4000元。通过发展共谋,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换,当地居民和外来创业人员利益深度联结、感情深度融合,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

时光荏苒,如今的陈家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人口凋敝、业态凋零的小山村。目前,陈家铺行政村已经创成了省级3A景区村,除了最美悬崖书店,这里还有全国第一家摄影主题的市级农家乐综合体寨头摄影休闲园、7家民宿(农家乐),还发展了高山水稻、蔬菜、梅花鹿特种养殖等3个生态特色基地、1个中草药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达到了2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

陈家铺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日子像红糖一样甜蜜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致富

樟溪乡兴村至今保留着百余年历史的古法制红糖传统,是远近闻名的产糖区,那一口琥珀色的香甜味道,对当地人来说就是家乡的味道。兴村的红糖香甜,兴村的红糖工坊更是让村民尝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甜头。

2016年10月,红糖工坊建成。甘蔗田里,三个挑高的轻钢体好像从田野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三个现代文明体。工坊内部设计了休闲体验区、甘蔗堆放区和传统红糖加工区,连接三个区块的长廊同时也是一个环形看台,一侧是工坊周边的田野风光,另一侧是工坊内部的生产场景。到了美妙的熬糖季,从地里新鲜收割来的甘蔗被榨成了甘蔗汁。

生产区里,6个灶台36口大锅烧了起来,熬糖师傅们控制着火候将糖汁慢慢收拢,浓郁的红糖香味飘荡在空气中,水汽蒸腾间的氤氲透过玻璃,映照出一幅精彩的劳作图。那是真正属于农民们的舞台,他们在这里付出劳动和汗水,收获的是甜蜜蜜的红糖和幸福。

不过红糖工坊并不只是一座工坊!它是兼具生产、生活、文化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在帮助当地一二三产融合,推进产业兴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兴村人付传生从18岁那年开始熬糖,一熬就是48年。红糖工坊建成后,付传生就成了工坊熬糖师傅。统一的生产服穿起来,戴上帽子口罩。生产工艺的提升也让他这样的熬糖师傅从日夜不休的熬糖中解放出来,同时工坊熬出的糖更加环保,品质也更好。2016年红糖工坊开始运营第一年,红糖就从原来的8元卖到了25元一斤,而且被抢购一空!付传生头一回尝到了手艺人的成就感。更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村里甚至外地的好些个年轻人都向他来学习熬糖工艺,原本传承无人的手艺如今又活了起来。

红糖工坊也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熬糖季节,游客们隔着玻璃争相拍照片,这里就是一个观摩古法红糖制作工艺,品尝休闲体验的场所。

当地的红糖产业开始壮大,越来越多在外工作的兴村人开始回流投入到红糖事业中来。兴村在外工作的100多人中,已经有60多人回到故乡创业。38岁的余水伟回村跟着老师傅学起了熬糖手艺,上半年做茶叶生意下半年熬糖卖糖;有人开起了网店销售红糖,还有人在筹划着开个餐馆做红糖旅游生意……

人们的日子,就像熬出的红糖,又甜又暖。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诸芸   编辑:郑海云
松阳的乡村,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也书写出一个个奔向小康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