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安区→施秉县:临安区援建了14个“扶贫车间”
发布时间:2020-10-23 10:42:51

幸运密码“1547”贵州省施秉县马号镇冰洞村刘国庆 感谢临安圆了我大学梦

你的人生中有没有一串“幸运数字”?

对于19岁的贵州省施秉县苗族小伙刘国庆而言,“1547”就是他的幸运密码,这是他家乡到杭州临安的距离。

1547公里,连接起了“临安区—施秉县”的东西帮扶结对脱贫,也承载着远方的热心叔叔阿姨们,帮小刘所圆的大学梦。

一场变故打破五口之家的平静

“临安好人”让他圆了大学梦

小刘的家,在贵州省施秉县马号镇冰洞村,他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

家是一间建了几十年的小木屋,虽不富裕,但靠着父亲的勤劳,外出做建筑挣的辛苦钱,养活着一家五口;母亲也很持家,相夫教子之外,平时还会织些苗绣,尽量让全家人穿得干净、得体,节日里还在衣服上绣上漂亮的花纹,让兄弟几个精精神神地出门。

然而去年,父亲的突然离世,打破了这个苗族家庭简单、平和的日子,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生活陷入困境,只能申请低保。

“那时,我即将读高三,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妈妈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开始出门接起了刺绣活。”母亲年近50,小刘虽然很心疼她,但也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书读好。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这话一点不假,就在全家为生活费、为学费着急的时候,和马号镇结对的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干部们走访了这个黔东南的小镇,为当地贫困家庭“雪中送炭”,资助孩子们的学业。青山湖街道洪村村支书蒋贤福听说了小刘的情况后,当即表态,将全程资助他的高中、大学学费,这让小刘家又看到了希望。

小刘就读的黔东南民族高级中学,是凯里市数一数二的高中。“我能读进这个学校,得益于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由杭州优秀教师支教的‘特色班’”。小刘说,从临安、萧山等地来的老师带来了优质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这些苗族孩子进步很大,有的老师还主动延长支教一年,孩子们十分感动。

“没想到临安的叔叔还像亲人一样资助我念书,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家人、临安‘亲人’的关心”。

今年高考,小刘考上了大连一所一本大学,圆了大学梦。

通过帮扶建立的苗绣车间

让他家重新有了稳定收入

小刘读本科,哥哥念大专,家里一下子有了两个大学生,日常开销愈发捉襟见肘。

“妈妈几乎没念过书,以前爸爸在的时候,她只要照顾家里就行了。她唯一的手艺就是苗绣,现在她只能出门接单子。”小刘说,她妈妈苗绣功底好,但个人接活,单子时有时无,收入很不稳定。

怎么办?小刘的妈妈潘文珍想到了求助镇里的苗绣扶贫车间。

2018年起,施秉县和临安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马号镇。在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昌化镇、区妇联等结对单位帮助下,马号镇建起了刺绣车间。从此,车间周边九个村寨500多个绣娘可以在车间集体接单、集体出工,还能互相切磋技艺。

去年,在临安区及各部门的资金整合帮助下,马号镇六合村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帮扶,投资65万元,又建成了总面积300平方米的刺绣扶贫车间,为当地绣娘们提供技能培训场所,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创收。

于是,潘文珍和其他苗族绣娘一样,前往就近村的刺绣扶贫车间,通过统一的培训,学习近期需要刺绣的花样,不仅和大家一起在车间里完成刺绣,还能带一些回家继续绣,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儿子的生活费、家里的开销基本有了保证。

“我和哥哥读大学的这几年,妈妈压力大,我们也考虑假期去打工,我们家里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好。”小刘说,他还有一个梦想,他之所以选择读通信专业,也是希望以后能回报家乡,让大山里的通信信号也变得像城里一样流畅。

临安帮扶传承文化

让更多贫困家庭看到希望

临安援建的刺绣车间,让马号镇500多名绣娘实现了家门口创收,其中超过一半是贫困户。

和潘文珍一样从马号镇冰洞村走出来的刘英,是贵州古苗疆刺绣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临安援建的刺绣车间让“古苗疆”的业务更加顺利,如今,约70%的订单都是马号镇的绣娘完成的。

刘英每月都会回到家乡,在刺绣车间举办苗绣培训班,开展“小小绣娘·非遗传承”研习活动。“通过教学,希望苗家女孩都能热爱这门古法技艺,让苗绣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她说。

就在10月16日,临安区苕溪时代生活广场,马号镇副镇长、镇妇联主席邰菊花带来4名“小小绣娘”表演苗绣,让这项非遗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小小绣娘·非遗传承’研习活动,让我们的青少年在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动手制作刺绣品,争做非遗的小传承者。通过传承实践,将家乡的非遗文化广泛传播。” 邰菊花说。 

临安区施秉县

临安区援建了14个“扶贫车间”

2013年,临安区结对帮扶施秉县,经过多年脱贫攻坚,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发展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成功帮助施秉县脱贫摘帽。

到目前,临安已累计到位帮扶资金1.2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2个,协助打造36个特色种养基地,援建“扶贫车间”14个,全面覆盖33个贫困村,直接带动10223个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去年,施秉县年订单农业项目实施了豌豆、苦瓜、绍菜、烤烟种植及相关配套大棚设施等内容,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去年5月,由杭州市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捐赠设备和提供技术培训的光伏发电项目,在施秉县建成投产,并于同年10月30日完成第一批收益分红,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去年春节、中秋,施秉县在杭州市临安区组织了团购礼包活动,采购销售施秉农特产品礼包24000余份,销售额达558万余元,实现4个小区扶贫直通车进社区,全年累计完成消费扶贫3137万元,带动施秉县2829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去年,临安共选派34名专技人才赴施秉开展技术帮扶,组织133名骨干教师前往施秉开展“支教”“送培”等活动;施秉县派出13名党政干部和46名专业技术人员赴临安区挂职锻炼,并组织输送120人来临安务工就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陈健 应丽丽 江萍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