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支撑 直把他乡作故乡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条北纬30°线,把远隔千里的杭州和恩施州紧紧联系在一起。2017年以来,杭州市先后派出20名挂职干部,成立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帮扶恩施州脱贫攻坚。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三年来,这支来自杭州的“一流施工队”,直把他乡作故乡,忘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崎岖山路上、偏远村寨里,经常可以看到杭州干部的身影。
吴槐庆的妻子在杭州动手术,他无暇顾及;姚洪华下了飞机就跟自己说“我是恩施人”,1个月内走遍了19个深度贫困村;挂职来凤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俊,新婚第二天就奔赴工作一线;挂职巴东县的扶贫办副主任吴斌,奶奶过世了没能及时回杭吊唁,每次回恩施,女儿都“埋怨”他“你又回巴东的家了”;挂职州委组织部的胡建亮,女儿脚骨骨裂,每每听到电话那头女儿的哭声,他只能在电话这头心疼……
除了有领头雁的干部人才,杭州还派出了专业技术骨干。
三年来,5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到恩施,开展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传帮带”,帮助恩施州培训党政干部971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25951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5058人次,留下了一支具有杭州理念的“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他们的真情付出,换来了恩施州脱贫攻坚好成绩。
恩施巴东县,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8个、贫困户56756户182746人。现在,巴东县1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9.09%降至0.34%,在2019年底,巴东顺利实现了“整县摘帽”目标。
恩施盛家坝镇枫香河村,曾经破败的木质吊脚楼,如今变身为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情的民宿。这个山沟里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今年9月26日,在中国和联合国经社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的减贫与南南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唯一入选案例,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贡献了杭州经验和样本。
产业带动 园区引来“金凤凰”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将黔东南优良的生态环境、劳动力优势和产业精准对接,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又一示范性样本——“杭黔模式”。
22岁的李文华,是黔东南台江县贵州振荣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虽是厂里唯一的男工,做起活来一点不输手巧的女工。削皮、折边、压缝、刷胶、压里布,样样得心应手。
这家鞋厂建在余杭扶贫产业园方黎湾园区内,由余杭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640万元进行厂房改造、装修和设备采购,有箱包厂、鞋厂等4家浙商企业,主要生产箱包、鞋类、手工刺绣等产品,带动当地800多人就业。
李文华就是其中之一,初中毕业后,他在浙江嘉兴的箱包厂打工。今年3月,听说老家开了厂,就在自家楼下,他马上回去上班了。鞋厂生产的高跟鞋,远销欧美,效益很不错。李文华的收入跟着增加了不少。
这些年,杭州市与黔东南州的对口帮扶结出了丰硕果实:凯里互联网众创产业园,集电商运营、农村淘宝、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在杭州的支持帮扶下,园区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和其他各类大中型企业113家。
麻江乌卡坪生态蓝莓园,是杭州对口援建的产业项目,园区内种植蓝莓14000亩,入驻农业企业16家,还被评为3A级景区;岑巩县羊桥乡,在浙江建德市的帮助下,建起了乡村西红花合作社,带着脱贫致富希望的西红花在千亩大坝灿烂绽放……
据统计,这些年杭州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5.5亿元,帮扶项目843个,共建产业园区32个,扶贫车间194个,推动形成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一批特色帮扶产业。
同时,杭州还引导华鼎集团、华铁应急、华东医药、尖峰水泥、联合润农、颐高集团、开元集团、明康汇等一大批杭州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赴两州投资发展,累计新增投资企业260家,投资额124.2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26万人走上致富之路。
就业培训 授之以渔达梦想
39岁的杨绍洪,现在是黔东南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种桑养蚕大户。此前,他是一名奔波讨生活的货车司机。
聚集创业就业,杭州市整合驻杭的“1+16”、“1+8”劳务联络工作站,构建起岗位开发、就业招聘、技能培训、智力帮扶和权益维护的“五位一体”合作机制。
2018年,杨绍洪报名加入劳务工作站,有机会来到建德参加了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他回乡创办了天星乡力元村小蚕共育中心,每年培育蚕苗4批,共计1200余张,每张小蚕可售180元,年产值达21万余元,能带动当地35名贫困人口脱贫。
有人回乡创业,也有人留在了杭州发展。25岁的魏登华,出生在距杭州1500公里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初中毕业后,她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拉着行李箱告别家乡四处闯荡。
七年时间里,她忙碌在汕头、广州、深圳、宁波的玩具厂、电子厂、制衣厂、包装车间,直到2019年4月,她接到当地扶贫办的电话——现在有一个去杭州培训的名额,要不要去啊?
就是这通电话,彻底改变了魏登华的命运。经过3个月的技能培训,魏登华学到了一门好手艺,结业时,她的成绩全班第一。
去年10月10日,浙江省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在杭州举行,共有133位参赛选手参加,魏登华最终获得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并获得了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
放眼杭州,跟魏登华一样通过对口帮扶来杭州就业的人不在少数。据杭州市人社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黔东南州有2508人、恩施州有1162人通过专业培训来杭就业。
而在全省范围,截至目前已组织输出7.2万名贫困劳动力到浙江就业。通过浙江籍企业、援建扶贫车间、设立公益性岗位等途径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4.66万人,有效解决了两地移民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此外,杭州还发挥创新创业资源优势,组织两地8529人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目前已创业成功的有3152人,带动贫困户2.78万人。
爱心帮扶
社会各界助力忙
“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对口帮扶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对口帮扶工作开始以来,就得到杭州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
全市13个区、县(市)实现与全部24个结对县(市)“全对接”。190个乡镇(街道)与两州193个乡镇(街道)结对,312个村(社区)与两州496个村结对,449家企业与两州844个贫困村结对、143个社会组织与两州397个贫困村结对,65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两州991所学校结成帮扶协作学校,236家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与两州321家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帮扶关系。
通过消费扶贫,目前杭州已累计帮助两州销售农特产品23.16亿元。眼下在杭州,不管是线上的农村淘宝、网易严选,还是线下的杭州未来生活节、金秋购物节,都能看到黔东南、恩施两地的农特产品。杭州市民只需动动手指或者出门逛逛就能买到。
同时,各类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支教支医、志愿服务等公益和爱心帮扶活动,累计捐赠社会帮扶资金7.48亿元。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为黔东南州黎平县、雷山县18-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2020年度健康公益保险;向县级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捐赠医护设备。
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在援建“安心卫生室”的基础上,向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捐赠100万元,为从江县的200个村卫生室配置中医医疗器械。
云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捐建4所“云集梦想图书室”。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计划向黔东南州黎平县困难初高中升学女生,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女生等资助奖助学金,首批100万元。
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计划为100位黔东南州低收入家庭的唇腭裂及头面部畸形的患者提供无偿修复手术,涉及总额约100万元。
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日常直播中邀请公司5-10位网络头部主播,每次拿出5分钟公益直播销售黔东南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