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 后地湾村全貌村党群服务中心村里的休闲广场后地湾村村史馆“清风林”造林绿化项目通村的公路如今的泉湾社巷道村内泉湾社巷道旧貌战国秦长城遗址临洮县城后地湾村脱贫记临洮欢迎您
今年10月13日,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牵头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东西部协作交流公益项目。东部1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与中西部1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结对帮扶,其中余杭区融媒体中心与甘肃定西市临洮县融媒体中心结对开展协作交流。
项目启动以来,两地不仅在内容生产、运营经验、经营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深度交流协作,同时也就电商扶贫、旅游资源推介等展开探索。11月10日,临洮县融媒体中心党支部来到该县海拔2700米、贫困程度最深的后地湾村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余杭区融媒体中心派驻临洮记者应侃随支部参加活动。后地湾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深度贫困到整村脱贫,是临洮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一个“明星村”。
后地湾村位于临洮县太石镇,是祁连山余脉马啣山中一个海拔2700米的小山村,这里高寒阴冷、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村民发展意识淡薄,曾是临洮县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地区。“建房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是这里215户、886位村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后地湾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强党建、整村貌、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2013年,后地湾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5人,贫困发生率近50%。而就在6年后,2019年底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7000元。
与此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后地湾村下大力气补齐了水、电、路、房等基础短板;充分利用村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百合和中药材产业。此外,依托马啣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助推群众致富的路子。短短一年多时间,后地湾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新晋“网红村”。
甜百合让百姓尝到了甜头
要想富,办法总比困难多。过去的后地湾村主要种马铃薯,虽然穷,但老百姓觉得至少有饭吃。后来推广种植甜百合,一听种下去要几年才能收一茬,老百姓就觉得会不会连饭都吃不上了。因此,虽然开始推广种植,但面积始终不大。于是,定西市纪委驻后地湾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袁毅组织后地湾村村社干部及群众代表赴先进乡镇考察学习,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思路。
如今的后地湾村不仅种植甜百合、中药材,还种上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牡丹。袁毅说:“今年百合卖得特别好,目前已基本卖空。百合种植规模扩大了,去年村里还新建了中药材前处理车间,在那里,乡亲们实现了务农、挣钱、顾家‘三不误’。去年,村里又种下了2500亩油用牡丹,等到牡丹花开,我们便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待牡丹结籽后,它的籽还可以用于榨油,这样乡亲们就又多了一个增收的产业。”
除此之外,村里还开设了青年电商创业馆,引导年轻人留在这里,通过网络把家乡这一朵朵甜美的百合卖到全世界。
山里美景喜迎八方客
今年“五一”前后,后地湾村迎来了兰州、通渭等相邻县区和县内其它乡镇的大量游客。看着穿梭如织的游人们,村里的老人惊叹道:“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还有人到咱们村子里来旅游。”
为了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临洮县三年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退耕还林7万亩,其中在后地湾村规划建设福定“清风林”造林绿化项目,规划面积4650亩,已累计种下各类苗木38万余株。同时,在林下配套栽植油用牡丹和庭院牡丹2000亩。后地湾村从原来的满目“黄秃”变成如今漫山遍野填满绿意,村里村外一片田园好风光。
随着自然生态的持续好转,后地湾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来客。有的到山里来呼吸新鲜空气,赏赏“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马啣山秀丽景致;有的冲着地道美味的农家菜肴,来村里尝尝鲜;有的全家来一场休闲自驾游,走的时候还不忘带些村里的百合等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看着游客一天天多起来,有几户村民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农家院。从招待客人吃一顿到留下他们住一宿,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
让深山沟里的人过上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凡是到过后地湾村的人,都为这里干净整洁的村貌、窗明几净的农舍和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活而惊叹。这几年,为了让现代生活进山沟,村里在上级支持下,突出抓好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垃圾不落地、“厕所革命”这三件事。
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后地湾村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182户。完成公路油化11.6公里,硬化通村道路5.27公里,硬化村内巷道6.33公里,完成不稳定斜坡挡土墙基础开挖及砌筑830米。采取补建、维修和重建等方式加快危房改造,改造完成14户并全部入住。村里建成了多个花园式广场,完成面山绿化673亩,村内田园风情十分浓郁。
记者在随同袁毅采访时,一辆运秸秆的车开过,袁毅随手就把掉落的几根秸秆捡起,丢进了分类的垃圾箱里。一旁的村民说,袁书记随手捡垃圾那是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如今也成了大部分村民的习惯。村里的分类垃圾箱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有序放在街角巷口,由专人定时清运处理。讲文明、讲卫生在后地湾村蔚然成风。
在推进“厕所革命”方面,村里鼓励村民家厕所“旱改水”。优先选择了已经开设农家乐的几家农户进行试点,还组织村民到这些农户家中参观。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响应“厕所革命”,目前已改造卫生厕所157所。小小厕所的变化,带动了村民生活习惯和健康环境的新进步。
后地湾村的鲜花赏心悦目,后地湾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全村人都坚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像他们种下的一颗颗甜百合一样,越来越甜。
延伸阅读
临洮县,古称狄道,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城而过。临洮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先后获得“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称号。
临洮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均因首先发现于其境内而得名。马家窑文化、战国秦长城西起首、老子飞升地和貂蝉故里是临洮的四张“文化名片”。
临洮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县城距兰州市区80公里,是南向通道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县内9个乡镇115公里,年过境水量43.7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依托洮河谷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32.8万亩水浇地,培育形成了406万头(只)畜禽、60万亩马铃薯、27万亩蔬菜、17.3万亩中药材、7万亩花木、5.76万亩百合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洮花卉先后在各类花卉博览会上获得70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