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奋力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市委和上级检察院关于诉源治理的决策部署,充分履职,担当作为,稳步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引向纵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践行调处“最多跑一地”理念,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入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为主抓手,充分发挥司法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将检察力量融入县域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统一平台,协力推动社会矛盾纠纷从碎片式化解向集成化治理迈进。截止6月30日,全市15个基层检察院中,除西湖、萧山、富阳、临安四地因矛调中心尚在建设无法入驻外(临平地区院不涉及此项工作),其他10个基层院均已实现“能驻尽驻”。
1.高度重视,两级联动“一盘棋”。全市检察机关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入驻矛调中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市、区(县市)两级检察院分别成立入驻工作指导小组和入驻工作领导小组,均由检察长担任组长,上下联动积极整合资源一体推进。根据省委办公厅6月9日发文要求,除桐庐、淳安、开发区三地外,其他11个辖区均属一类中心,要在6月底前实现成建制入驻。但截止5月底,全市检察机关仅7个基层院实现入驻,成建制入驻1家。时间紧、任务重,两级检察机关积极攻坚克难,截止6月30日,除四地因矛调中心尚在建设外,其他辖区已全线完成成建制入驻。已入驻单位均已关闭本院接待窗口,实现矛调中心“一窗受理”,群众只需到矛调中心,就能申请检察监督,体验检察服务。
2.主动对接,深度夯实“两基础”。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深入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一是完善场地设施。市检察院制定全市入驻矛调中心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层院主要领导牵头加强与当地党委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的沟通,切实解决问题。目前,已入驻的10个基层院在办公场地上已基本达到一窗一室的要求,部分场地紧张的,采用共用的方式过渡。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已入驻的10个基层院多由原负责12309检察服务中心窗口接待的工作人员“原班入驻”,同时下城、拱墅、桐庐3个基层院还加强了人员配备,在“原班”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检察室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确保满足入驻工作需要。
3.升级服务,切实做到“三融合”。为在矛调中心切实开展好检察服务工作,杭州地区从三方面抓融合。一是机构融合。通过张贴公告、加强宣传等,积极引导当事人到矛调中心反映,并在入驻后统一关闭本院接待窗口,避免当事人两头跑。二是机制融合。通过建章立制,明晰工作模式范围,规范入驻后的工作开展,主动适应矛调中心工作要求。三是特色融合。在开展好检察服务和监督业务的同时,积极融入本地检察化解矛盾的特色品牌。如余杭区检察院将“玉和工作室”品牌带入矛调中心,联合、配合矛调中心开展好矛盾化解工作。上城区检察院将信访代办融入检察服务全过程,把化解涉检信访的“五诊法”融入联合接访、联合调处中。
4.倍道而进,全力推进“跑一地”。全市检察机关一贯重视窗口建设,积极推进矛盾化解。今年1至6月,全市共受理信访总量4011件,其中疫情相关信访104件,均扎实做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让群众一次都不用跑。同时,充分发挥信访代办作用,通过检察官代办帮跑,让群众“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1至6月,全市共代办信访件100件,其中检察长代办32件,跨部门代办19件,息诉息访80件,其中化解长期访1件,化解缠闹访1件。此外,对标疫情防控新形势,积极探索在线“零接触”服务模式,让群众不来访一样能办事。如,多地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其中,江干区院创新研发服务企业小程序“检企码”,从2月份上线至今已注册企业1462家,积极推动解决民企复工复产过程中的疑难困惑。6月底全线入驻矛调中心后,全市检察机关共计受理信访348件,化解矛盾纠纷69件,公开听证3件。其中,上城区院通过公开听证化解多头访12年的信访案,江干区院配合党委政府有效化解人代会期间拦车上访的重访案,均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探索,我市检察机关12309入驻矛调中心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我市多数地方矛调中心去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场地基本已满负荷,即便正在新建或扩建的,场地设施也有限,有的地方窗口和办公室只能共用、软硬件安装也不到位,难以满足最高检《关于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分级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功能区块、工作窗口或配套办公用房、检务公开设施等方面标准要求。
2.网络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涉密网接入存在困难,未达到整体入驻、实质化运行的要求。检察机关信访2.0系统部署在涉密网,信访全部工作都依赖涉密网完成,而现有矛调中心多数不能或不宜拉涉密网络,导致现场既不能查询、也无法录入,来访信息不能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处理,信访处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成建制入驻、业务量提升后这一问题会更突出。
3.人员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入驻多为原窗口接待人员,按照办案规定接触不到案件,涉案的释法答疑多需要办案人员到场共同接待,而检察院与矛调中心普遍存在一定距离,办案人员来回跑时间成本高,接待的时效性、便利性都受影响。特别是部分工作人员因办案原因无法保证随叫随到,来访群众需重新预约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来访次数。
4.工作细则有待进一步规范。检察系统对入驻工作尚无统一的规范要求,实践中操作不一。同时,矛调中心的质效评价规定与检察实务也不匹配。群众找检察多为寻求监督,要求监督的事项多为其他部门已处理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受此影响,化解比例、满意度两项评比与其他入驻单位相比处于劣势。
5.宣传引导有待进一步提升。自6月30日正式入驻以来,多数基层院在矛调中心窗口值班期间来访群众较少,业务量不多,多以法律咨询为主。群众对检察入驻矛调中心情况知悉度较低,部分群众仍旧到检察院信访。特别是涉众型群体访,虽检察人员引导其至矛调中心,但来访群众仍旧滞留检察院。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全市检察机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迎难而上,全力做好入驻矛调中心工作。
1.抓指导,推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优势,加强对全市检察入驻矛调中心工作的精准指导。针对入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党委政法委沟通,以实用为原则,在物理空间上尽力挖潜,通过一房多用、多部门共用的方式,在矛调中心有限空间中实现检察入驻的基本资源配置。同时,就涉密网接入问题计划向省院及技术寻求支持,通过引入软件等方式,打通中心平台数据与检察信访2.0的对接,做到实时录入、实时处理,逐步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入驻工作实质化开展。
2.抓协作,凝聚工作合力。充分融入矛调中心“三平台”,主动将检调对接(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申诉和解、实质性行政纠纷化解、非诉行政执行监督)、信访代办、公开听证等工作机制融入矛调中心工作格局。加强推进与各相关单位间的数据联通、资源整合、工作联动,通过联合接访、联合调处化解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依托矛调中心平台,借助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挖掘公益损害、诉讼违法及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违法犯罪线索,主动作为、主动有为,提升举报中心工作成效,助力“四大检察”监督工作实效。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及时向社会宣传检察入驻矛调中心情况,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和矛调中心检察窗口社会影响力。
3.抓机制,发挥检察优势。探索完善内外部工作机制,对内对接四大检察业务,优化内部流程,形成工作闭环;对外建立健全与矛调中心的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三优势”。一是发挥“中立优势”,推动实现案结事了。借助检察机关在履职中的客观中立地位形成的信任基础,把检调对接、矛盾化解贯穿案件办理始终,当好矛盾双方的“老娘舅”,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二是发挥“监督优势”,打造群众反映诉求的最优通道。把“四大检察”监督职能融入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当中,通过检察监督打造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最优、最强通道,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三是发挥“联动优势”,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借力矛调中心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作用,采用公开听证等方式,联合有关部门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在中心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积极参与法律论证研判,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法治防线。
4.抓信息化,服务保障接访。深化“网格+检察”工作机制,提升智慧联动水平。一是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窗口即时回应能力。对需要办案人员回应的信访事项,可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实现面对面即时接待回复。目前市检察院已探索开发视频接访模块,该模块还可用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现场接访。二是优化在线服务,让数据多跑群众少跑。通过整合12309检察服务热线、支付宝“检察监督线索举报”小程序、微信“检企通”小程序、杭州检察APP等在线服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工作水平,为信访处理、矛盾化解提供了有力辅助,让群众不跑也能解决问题。
市检察院将以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审议意见,积极助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为杭州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贡献检察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