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事工委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际友城工作是国家外交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稳定而可靠的有效载体。国际友城工作是我市对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是发挥外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国际友城工作报告的准备工作,推动我市国际友城工作更好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事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小林带领下,多次赴市外办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同时,还通过协助举办“杭州国际日”活动,广泛了解我市国际友城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国际友城工作开展情况
国际友城包括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国际友好城市是指经全国友协和外交部审批同意,并与之签署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的国外城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是与之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的国外城市。
我市国际友城工作始于1979年,经过40年来的发展,目前已与42个国家的6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与26个国家的31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25个国家的36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友城数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与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哈尔滨与成都,位列第四。友城工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我市开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扛起政治责任,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外交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外交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要求。如2019年3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与意大利维罗纳市签署《中国杭州市与意大利维罗纳市在各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遗产地之间进行推广、开发和共享的友好关系协议》;同年成功邀请维罗纳市长出席友城市长论坛和杭州国际日活动,并签署两市友好交流与合作备忘录;配合中宣部,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举办“韵味杭州”城市形象推广活动;配合外交部,落实向有关国家有关城市捐赠价值400万元的援助工作,并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
(二)搭建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友城重大活动。自2008年举办首届“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既深化了友城间交流,也极大提升了杭州的国际知名度。特别是2019年第七届国际友城市长论坛,来自20个国家的22个国际友城市长代表团、6个国内友城市长代表团齐聚钱塘江畔,围绕“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主题,贡献创见、共识数字、共享智慧。2018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9月5日设立为“杭州国际日”。自此,“杭州国际日”成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活动规模、影响力逐年提升。2020年的“杭州国际日”以“窗”为主题,采用云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向外展示杭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城市国际化的丰硕成果。活动中还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务机构和文化机构等60余位代表,参观体验“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向外宾展示中国法治建设历史。此外,“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理事会会议”等品牌外事活动不断改造升级,友城间共商共享、共谋合作的公共外交平台日渐丰富,友城合作向多边化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三)开展实质交流,良好保持友城发展势头。一是以高层互访带动友城交流。市领导十分重视友城工作,从促进我市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领导我市友城工作。据统计,2018—2019年,共接待友城团组89批870余人次,其中接待副市长以上团组40余批260余人次;市领导组团出访35次,其中23个团组到访友城;支持并参与“杭州国际日”、友城纪念庆典等国际性活动。二是以友城交流促进务实合作。根据不同友城特点,积极组织推动各类交流合作。两年来,推动我市高校与芬兰奥卢、瑞士卢加诺和瑞典隆德三市的科研院所签署交流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与学术研讨;组织我市与英国利兹、芬兰奥卢、德国德累斯顿、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等市开展高新技术、金融科技、绿色能源的企业对接会和投资说明会;借友城庆典活动与法国尼斯共同举办双城图片展等。三是以务实合作推动共赢发展。牵线杭州中小学与英国利兹、德国德累斯顿等友城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建立常态化教育交流项目;促成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落户我市的墨西哥中国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与项目进驻该中心;助力华立集团在墨西哥蒙特雷市建立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及日本福井KAZUMA株式会社在杭设立工厂等相关工作。
二、我市国际友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国际友城发展不够平衡。一是友城布局结构不够合理。目前,与我市结好的国际友城在分布上相对不够广,重点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亚洲的25个国际友城,有9个在日本,5个在韩国,相对较集中;非洲仅结好了2个友好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与其中7国的7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其中11国的12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其数量在全部友城中占比相对较低。二是友城交流互动不够紧密。从近几年的交往情况来看,我市与多数友城来往密切且成果丰硕,但与部分友城的互动不够活跃,友城之间的交流活动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如31个友好城市中的菲律宾碧瑶市、摩洛哥阿加迪尔市、西班牙奥维耶多市,36个友好交流城市中的老挝万象市、尼泊尔勒利德布尔市、斯里兰卡斯里贾亚瓦德纳普莱克特市等早期结好的友城,近年来几乎未与之开展交流活动。三是区、县(市)结好工作相对落后。目前,我市国际友城缔结工作主要在市本级层面,13个区、县(市)里除了上城、萧山、富阳3区与国外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上城、江干、西湖、余杭、富阳、淳安6个区(县)与国外城市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关系以外,其余区、县(市)鲜有对外友好交往。
(二)国际友城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友城定位缺乏思想统一。从我市近年来开展的对外交往工作来看,国际友城工作更多的是被视作为一种友好形式,以政治性、友好性往来为主,全面树立友城工作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友城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潜在力量和重要载体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二是友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目前,我市对国际友城工作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国际友城交流缺乏整体和中长期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市对外交往工作仍存在着零散性和随意性,制约了国际友城交往的纵深发展。三是国际友城工作缺乏协调推进。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的国际友城工作缺少行之有效的协调推进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国际友城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还未建成,国际友城资源优势转化为对外交流合作优势还不明显,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对外交往资源相互割裂,信息互不相通,没有形成国际友城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效应和最大化。
(三)国际友城交流活力仍需增强。一是交往领域相对狭窄。目前,我市与国际友城的交往以友好互访、互邀参加活动为主要形式,大多数停留在一般性交往,国际友城间深度磨合还不够。在交往内容上,文化、教育等领域及人员往来较多,经贸、科技、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较少。二是合作成果不够显著。实质性的交流合作是维系友城关系的根本,但从目前的交流情况来看,仍存在着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倡议的多,详谈的少,意向的多,落地的少等现象,交流后续的推进工作较为缺乏,交流成果也不明显。三是民间参与度相对较低。国际友城交流只有深植于民间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广泛而深入的民间交往在维护国际友城间关系中占有重要分量。但就现状而言,我市的国际友城工作基本以政府为主导,相较于“民间”,更重视“官方”,市民群众、企业以及一些社会性组织对友城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还不够高,友城渠道对于民众间互动、企业间合作、社会团体间交流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国际友城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统筹规划发展,构建好“大友城”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对国际友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市的国际友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正确树立“国际友城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思想,充分认识友城工作既是地方外事贯彻中央总体外交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的内在需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切实将国际友城工作纳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加快研究谋划我市国际友城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全市友城工作有序开展;总结经验,摸清现有国际友城工作的“家底”,加强对国际友城工作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研究。要建立常态化的友城工作协调机制,以“国际友城+”思维,研究建立由市领导挂帅,外事部门牵头,发改、投促、教育、文旅、卫生、体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友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共享信息、整合资源,把“外事搭台”和“各方唱戏”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推动友城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谋划国际友城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大友城”的发展格局,最大程度地提升国际友城工作的整体效应。
(二)优化友城布局,织密友城网络,经营好国际“朋友圈”。要广交友,交好友。稳步推进我市国际友城发展工作,重视国际友城的量质齐增,在友城缔结上既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又要着眼国际知名城市,不断拓展与杭州在产业、历史、文化等方面特色相符的友城,使友城布局符合我市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BRLC)秘书处落户杭州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优先选取与我市互补性强、有较大合作空间和潜力的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步伐;加强国际友城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区、县(市)积极性,鼓励各区、县(市)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流,探索建立市区联动的多维交流机制,推动全市国际友城高质量发展。要多往来,紧相联。要以尊重互信为基础,与国际友城商讨形成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共同制定中长期交流计划,维护好彼此间的友谊;加强对出访工作的指引,将友城工作结合到因公出访任务中;推进人大议会的交往,探索建立与友城地方议会长期交往工作机制;鼓励民间交往的开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大专院校、企业和海外侨领的作用,推动友城双方市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汇聚推进友城工作发展的民间力量。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与国际友城协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深挖友城资源,寻求互利互补,开发合作潜力;加强合作意向的跟踪落实工作,推动合作意向向具体项目的转变,增加实质性交流,不断提升友城交往质量,促进国际友城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新形式,云交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开展友城活动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创新丰富线上交往形式,通过举办云会晤、云会议等,积极探索“云外事”,务实开展“云外交”,确保特殊时期我市国际友城工作不断线。
(三)拓展交流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打造好友城活动“金招牌”。多领域对口合作,激发友城活力。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我市国际友城产业特色、要素资源与人才优势,促成与发达国家友城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G应用、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请进来”招引友城企业来杭投资兴业,引导和鼓励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与友城开展贸易、投资等合作。要深化与友城文化旅游合作,设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项目,开展具有江南韵味的系列城市推介活动,传播杭州文化、展示杭州精彩;发挥我市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非遗”等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以西湖文化景观和维罗纳文化遗产交流、世界名桥联盟、世界大运河联盟等交流机制为抓手,高质量打造文旅合作交流平台。要推动友城间数字治理合作,与国际友城分享我市数字治理实践成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智慧城市治理经验,建立共建互助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要继续推进与友城在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交往,创新交流模式,推动相关领域的高端合作。多平台联谊互动,擦亮品牌活动金招牌。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积极承办、参与国家级对外友好活动,吸引世界目光,提升杭州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好对外交流的“杭州品牌”,扩大“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杭州国际日”“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理事会会议”等品牌效应,藉此建设常态化的国际友城展示窗口、全球开放的多边共建共享平台,夯实友城合作基础;利用好纪念庆典、互访等时机,积极组织民间特色交流活动,让双方的市民更广泛地参与,让友好城市关系深入人心,夯实友城民意基础;视情积极邀请国际友城参与西博会、动漫节、云栖大会等本土经贸、文化、科技等活动,与友城共享发展新机遇,共谱合作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