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铜菩萨坐像
高40厘米,座高9.5厘米,座宽24厘米;重约4.939千克;青铜质,菩萨头戴束髻僧帽,太极印,跏趺式坐于莲花座上;座断,器物有残破。现为杭州市淳安县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
宋代佛造像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但头顶肉看趋于平缓,螺发与肉看之间的髫珠更加明显。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
宋青铜神仙故事镜
圆径13厘米,厚0.2厘米;重约0.299千克;青铜质,无钮及座,主题纹饰为两背光神仙及神鹿、仙鹤、奇花异草;稍有绿锈,通体不润泽,缺柄。现为杭州市淳安县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铜锣
圆径47.5厘米,边高7厘米,厚1.0厘米;重约6.9千克;青铜质,锣面微鼓,边较高,体量较大,通体无纹饰。现为杭州市淳安县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
铜锣,《辞源》解释:“乐器名,如平圆形的铜盘,用槌子敲击发响。”为乐器中的打击类,发展至今已有十多种类别,如芒锣、云锣、堂锣、马锣、三音锣、包包锣等,我国南方苗、布依、壮、水、佤、瑶等少数民族,从古到今都沿用着它。
南宋五子登科铜镜
圆径11.7厘米,边厚0.7厘米;重约0.356千克;青铜质,圆形钮,主题纹饰为楷体“五子登科”。
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别称“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时有一人,教育五个儿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赞誉。后人便将此事化为口语,使之得以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