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余杭博物馆丨良渚文化玉琮
发布时间:2020-05-07 17:22:47

文物,记录历史的演变,闪耀文明曙光。

这一期,我们走进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的库房,观看一件良渚文化玉琮,雕琢其上的独特纹饰,让这件本普通不过的玉琮文物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

浙江是良渚文明的分布地之一。玉琮作为记录这段文明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在浙江多有出土。

但收藏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杭州市余杭博物馆)的这件玉琮堪称是世界唯一。因为它特殊的纹饰记录了这段文明史的演变。

记者在博物馆四楼接待室内见到了这件从库房里取出的珍贵玉琮,并在一层的馆长办公室内专访了博物馆馆长陆文宝,听他讲述玉琮上这张独一无二的神秘面容。它的背后又究竟藏着怎样的文明之谜?

△专访视频

与博物馆的其他几件镇馆之宝不同,这件良渚文化玉琮并非常年展出,偶有大型展览时才出来露面。大部分时间它躺在博物馆库房内的一个锦盒内,其珍贵度显而易见。

在博物馆四层的接待室内,记者见到这件传说中独一无二的玉琮时颇为意外,只见它甚是小巧精美,高5.9厘米、射径7厘米、孔径5.8厘米、0.54kg,白玉质地,顶端及部分有褐色瑕斑。

它弧边方柱体,中间钻圆孔,孔壁微弧凸。横截面为圆角方形,有4个凸面,凸面夹角大于90度。每个凸面以转角线为中轴,琢刻相同的神兽纹,相邻的两个凸面之间开竖向直槽。图纹又被横向宽浅槽分割成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神人,上下两端各饰一组弦纹带,弦纹带之间阴刻双线卷云纹。在下端弦纹带内中段(即转角处)有一个倒梯形的神人面部,头上阴刻向上向外舒展的羽状纹。下部分为神兽,双线圆圈眼,眼圈线为管钻。外侧是椭圆形浅浮雕眼眶,眼与眼眶之间内侧2枚朝上,外侧2枚冲下。主体纹饰之间阴刻卷云纹为地。图案的分节浅槽内依稀可见切割线痕。

它何以稀世、独一无二呢?

“看神人的面部”,馆长陆文宝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指向了其中一面的纹饰上部,原来,这件玉琮纹饰上部的神人只有一个面部的轮廓,没有眼鼻口的具体刻画,面部是空白的,玉琮其他三个角上的纹饰也与之相同。

“这个纹饰在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是独一无二的”,他表示。此外,与其他玉琮多节面高度均等不同的是,这件一组两节的节面高,上、下节分别为1.7、2.7厘米,应该是为表达神人兽面图像所做的专门设计,跟其他程式化的玉琮纹饰结构相比,也是特别之处。

神人的面部为什么会是空白的呢?

陆馆长表示,这说明了玉琮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期,“这件玉琮应该属于从繁复的早期向简约的晚期的中间过渡阶段,年代差不多在距今四千七八百年的样子,时期应该是中期偏早”,从目前已发现的玉琮看,它的历史跨度在距今5300-4300年。

因为独一无二,“这件孤品对研究玉琮的发展演变历史有重要意义”,陆馆长说。

那么,完整的神人纹饰是什么样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在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它的琮体四面都琢刻着一个完整的兽面神人图案。

在此之前,良渚玉琮上的兽面神人图案由于画面简略、抽象并没有引起重视。而“琮王”上的兽面神人图案最复杂、最完整,由此可推断为一位头戴羽冠者骑伏猛兽的图像,从此,学界便有学者称这个兽面神人图案为“神徽”。神人兽面的纹饰也是良渚文化标志性的图案。

这样一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从何而来呢?

与众多珍贵文物的得来纯属意外一样,据陆馆长介绍,这件玉琮是1987年从村民盗掘后缴获的,文物工作者得知后,又对现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1987年至之后的几次考古发掘中,一批精美的玉器文物从良渚街道安溪瑶山出土,其中就包括了同样是该馆镇馆之宝之一的一件目前第三大的玉琮、一串玉制的项链等,现在都陈列于博物馆一楼的“文明曙光——馆藏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的玻璃橱柜里。

展厅中陈列的不同时期不同大小不同纹饰的玉琮,与这件玉琮一样,基本都是内圆外方的体型,这种默契只是一种意外吗?这种在良渚玉文化中多少长得有点独特的文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陆馆长表示,目前对玉琮的研究还尚无定论,从其外方内圆的独特形状而言,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蕴含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至于玉琮的功用,一直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有学者认为琮代表神权,也有学者认为琮是用来祭祀的,或是用来沟通天地……

玉琮是神人兽面纹出现较多的一种玉器,玉琮的孔径多在4至8厘米之间,有一种推测是巫师作法时,将玉壁平放在玉琮上,然后用木棍贯穿圆壁和方琮的中孔,组合成一套通天地的法器。在这种论断中,玉琮或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周礼》曾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玉琮或象征权势。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一般出土有玉琮的墓葬主人都是掌握祭祀天地大权的军事首领,且男性居多。

此外,由于温润的软玉长期埋藏在土壤中,会受到土壤中的酸、碱、地下水的侵蚀,特别是江南地区土壤多呈酸性,对古玉的腐蚀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常看到很多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显得苍白且没有光泽,进而质疑良渚玉器的质地。

玉琮的由来和功用众说纷纭,尚无定论,那么,雕琢其上的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纹又在传达什么呢?

良渚玉是良渚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物品,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之丰富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其中仅反山、瑶山两地就出土玉器2000多组,若以单件计则超过6000件。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玉琮上最普遍的纹饰。让人奇怪的是,在良渚缘起到消亡的1000多年时间里,这种纹饰贯穿始终,虽然在细枝末梢上有些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图像形态没有变。

这种纹饰不仅玉琮上有,在象征权力的玉钺上,以及贵族使用的三叉形冠饰、锥形器、项饰的玉璜、穿着点缀用的玉牌饰等器物上都有这种纹饰,甚至在其他高端材质上也有出现,比如,在上海青浦出土的一件象牙器上,就用浅浮雕雕刻了13个神徽图案,在上海、苏南等地出土的文物中都有发现神徽图案,虽然量不大,雕刻也没有这件这么精美。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种猜测是,神人兽面并非只是法器的标识,也可能是一种族徽。

神人兽面,在现实中有原型吗?

纹饰的上面是一个人的形象,这个人可能代表神,也可能是巫师,但至少应该是当时的人的形象,神人的形象来源还不甚明了,但变化也不多,除了具体的戴着羽冠的人形外,多数是刻在玉琮角上的简单形象。

此外,神人兽面纹中的神兽无论繁简,最突出的是拥有巨大的椭圆形双眼,双眼下是鼻子,有的有嘴、獠牙、甚至有些还有爪子一样的肢体。它到底是什么动物?是猫?狗?鳄鱼?青蛙?老虎?牛……种种猜测纷至沓来,却被一一否定,至今仍无文献可考。

对此,人们依靠的还是逻辑推理,有学者称之为“观念动物”,也有人称其为“文化动物”。更多的专家认为,神兽,也许是很多远古动物的汇总杂糅。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的眼睛也是巨眼,大到涨出了眼眶外。“巨眼”似乎是原始图腾中的一种共同标志。

你或许还会疑惑,玉是一种坚硬的矿石,而距今有四五千年历史的良渚还是一个不会冶炼硬金属的时代,工匠们到底是如何做出这些精美玉器的呢?可以肯定的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一切制琢工具与技艺,都在当时可利用的物质范畴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诗经》里的诗句,有学者推测,良渚玉料的产地就隐藏在制玉作坊周边的天目山脉中。

良渚文化的先民很可能是发掘了周边多样化的矿藏,然后经过打击修治而制成了治玉工具,也不排除利用燧石、石英的可能性。

神人兽面,留下了难解之谜,良渚文化的神秘消逝也引起了人们无尽的猜测和争论。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既然这个辉煌的文化将其光华和精髓在更辽阔的大地上广为流布,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后续的文明中打上自己永恒的烙印。诚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良渚文化如耀眼的星爆,本身一闪而过,由此储积的文化能力却为后世继承,蔚为东南文化的谱系。

来源: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