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
千岛湖有六个主要游区,主要分为——
东南湖区、中心湖区、西北湖区、
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和赋溪石林。
今天,小千选择中心湖区的龙山岛,
带你们去岛上感受你们不曾了解的人文气息。
龙山,古为浙西名胜,1959年秋,由于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龙山便成了龙山岛。因岛之形状似一条俯卧欲飞的苍龙,故而得名。民谣“桐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便指此处。
探秘龙山岛海瑞祠
龙山岛上建有一座海瑞祠,这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的建筑物,是为了纪念一代清官海瑞所建造。
这座祠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它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这些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海瑞祠有四大特色
一是祠堂建筑画栋雕梁,木雕、砖雕、石雕精妙绝伦;
二是大厅碑廊中碑刻林立,尤其是海瑞为母亲七十大寿书写的“寿”字碑刻意蕴隽永,由“生、母、七、十”四个字组成,正看倒看都是“寿”字;
三是祠堂廊柱的诗文楹联寓意深刻,如“遗像丰碑清风不歇千山破浪尽刚峰,祠堂县署对宇依然一湖照世开明镜”、“忧世匡时,刚烈肝胆昭日月;依山傍水,巍峨祠宇壮湖”、“均赋税除陋规平冤狱四载辛苦小邑山高铭德政,恤黎民抗权贵谏帝王一生刚直大江水涌颂清官”,昭示着海瑞一生的刚正不阿和凛然正气,展现了百姓对海瑞的爱戴;
四是庭院以“高风亮节”为主题,格调高雅旷达,布局错落有致,整个建筑既保留了淳安民居风格,又具徽派建筑特色。
海瑞祠从创建至今,三次迁移三次重建,表达了淳安子民对海瑞这位父母官的深情缅怀。第一次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知县任满,调离淳安,百姓子民挽留不住,搭棚相送之后,“想得化行风土变,州人应为立生祠。
△ 海瑞画像
△ 海瑞祠送别海瑞
第二次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县城府邑要迁移到对岸南山。桑梓黎庶把海瑞生祠作为精神支柱,寄托对历任父母官的期望,要他们效法海瑞,决计将海瑞祠随同县府一起迁移,让海瑞与衙门隔水相望,表示他仍在登堂审事,秉公论断。十年以后,1587年,海瑞在南京病逝。淳安父老得知这一噩耗,哭声连天,馨香祷祝,这座生祠竟成不倒的忠介公祠堂,永远建立在淳安黎元子民的心田中。
第三次迁移,在海瑞离世历时409年以后的1986年,那是新安江水库建成27年以后,在龙山半坡重建了一座海瑞祠。
听岛上的老人说,原来这座建筑是1959年千岛湖拦大筑湖时被淹没在湖底,直到1986年才被人从湖底移到了这个岛上。
现存的海瑞祠背山面湖,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7.1平方,主建筑高度是12米,由望湖台、门楼、正厅、中堂和思贤院五部分组成。祠堂分两个厅,正厅内竖着几块石碑。迎向大门的一块,赫然只填满“去思碑”三字,别无其它生平记述,黑沉沉的,显得凝重。
走出海瑞祠,路的边上有很多的石碑,多出自历代名家手笔,虽年代久远,无法查证作者姓名,好在联文与碑记内容互相应证,道出了海瑞一生“足以表天日、质鬼神而无愧”的高尚品格和刚正气概。
海瑞以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反腐创廉,为民谋利,造福一方,为历史所称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海瑞祠在淳安人民心中是一座丰碑,一面明镜,起到了缅怀先贤、砥砺后人的作用。远眺千岛湖的美景,近看海瑞祠的庄严,用心去体察、感悟,必有不一样的感知。
>>交通信息:
淳安千岛湖属于杭州辖区,杭州是其进出的主要门户。千岛湖没有机场和火车站,因此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从杭州坐汽车往返千岛湖,如果路途较远,只能坐飞机或者火车到杭州或者上海等周边地区进行中转。
上海,南京,黄山也有千岛湖的直达车,不过班次没有杭州频繁。
千岛湖风景区旅游主要以游轮和游艇为主,它们连接了千岛湖大大小小的岛屿。